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有的成功都不是空穴来风,您要相信您的努力, 终将有迹可循!
送给还在教育路上坚持的您!
古之学者必有师
境界
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之学者必有师”,可见教师的作用之大;“天地君亲师”,可见教师的地位之高;“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的担当之重……而学生的成长关系一人,一家甚至一国。毫不夸张地说,教师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职业。“有境界自成高格”,自能育人。所以,教师必须有境界。
1:
境界之一:有师德
范仲淹有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教师的心底如山水一样自由、高尚、光明、无私、宽广;言行举止优雅,师德加持在身。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师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2:
境界之二:有爱心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宗教都主张有爱,基督教主张博爱,佛教主张慈悲,儒家主张仁爱,墨家主张兼爱,老子主张慈爱。虽然名称不同,但主张的爱完全一样。
康德说:“人是目的。”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更需要来自教师的爱。教师与爱同行,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没有所谓的好学生、笨学生,或是懒学生之别。
教师的爱不是世俗、自私、功利、有偿的,只是为了达到“立人”、“成人之美”的目的。小爱变成大爱,用爱普照学生的心灵。
3:
境界之三:教正确
教师教书育人——教学生学知识、学做人,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好为人师”,随心所欲。韩愈的《师说》有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
境界之四:有热情
教师的热情源自于对学生的爱,对知识的爱,对教育的爱。课堂上,教师热情洋溢,在学生有所领悟点头或心领神会地微笑时,其热情会倍增,学生也越专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由内而外的热情能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给学生以自信和勇气。
5:
境界之五:有气场
教师的气场是他身上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智慧。德国大哲学家叔本华非常鄙视同时代的黑格尔。于是,叔本华故意将课调到和黑格尔的课同一时间,结果课堂上空无一人,最后被迫停课,而黑格尔的课堂上总是人头攒动,这就是黑格尔展现出的强大气场。
教师的气场源于他自身的人格、气质、学识、视野、兴趣、特长等。课堂上,教师语音、语调、语速、面貌表情、眼部变化和肢体动作等,都散发出无穷魅力。
教师的气场就如同阳光雨露一样,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学生;如同强力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6:
境界之六:善共情
共情是教师体验学生感受的能力。善于共情,就是教师理解学生行为表现背后隐含的情感、心理,能够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而且能够做出真诚、恰当地反映,把共情传寄给学生——我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我懂你。
《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校长整整听小豆豆(曾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说了四个小时的话,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一次呵欠也没有打,一次也没有流露出不耐烦的样子,而且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向前探出来,用心地听着。这时,小豆豆不禁产生了一种想法:“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小林校长用共情赢得了小豆豆的心。
7:
境界之七:知共进
社会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之中,现在学生的生活更为丰富,眼界也更为开阔。如果教师仍然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坚持固有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如果师生之间出现“时空错位”,不能处于同一个平台,在教育过程中就势必会随时碰壁,会感到手足无措。
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阅读、学习和实践,源源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和学生一同前行,教学相长,而且要不断反思在教育实践中遭遇的种种问题和挫折。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云:
“古之成大事业者、
大学问者,
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教师的成长亦然。
境界有大小,
没有优劣。
在平凡中坚守,
在磨砺中成长,
提高修养学力,
提升自己的境界。
师生心手相牵,
其乐融融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令人向往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
然心向往之”。
水 源 头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