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圆通与圆滑的不等式

  从小到大,父母和师长都教导我们要学会说话。原以为,除非稚齿未开,谁还不会说话呢?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悟到,说话这件事也是大有学问的。同样一句话,说得好使人笑,说不好让人恼。所谓“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公众场合,特别是社交场合,除非急不择言,人们都会采取圆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上下班高峰的公共汽车上,有位中年汉子的脚尖被刚上车的年轻人踩到了。他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小伙子,我耽误您脚落地了”。这让那位小伙子很不好意思,立马把脚移开,匆忙表示道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上一些尴尬或不愉快的事情。对那些无意间造成的摩擦,如果能像这位中年汉子那样,采取委婉的方式来处理,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纷争。

  上述镜头所摄录的,还只是人世间很不起眼的小事件,有许多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要比这复杂、严重得多。面对无法回避的人情世故,怎样才能让对方容易接受,使双方相安无事,都不受伤,既是社会经验,也是人生艺术。表现在措辞技巧上,就是人们常说的“换个说法”。

  孔子做鲁国司寇时,弟子原思给他家当总管。考虑到原思家贫,孔子给他九百粟。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这在当时是很高的俸禄,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你就不要推辞了,如果你嫌多,用不完,就去周济你的乡邻吧。原思是否听从了孔子的劝告,《论语》中没有下文,估计还是接受了。马千里先生认为,孔子的策略无非是“换个说法”。华中师大教授戴建业讲课时,常常会问“你听懂了没有”?后来,他觉得这样的语气会给人以居高临下的感受,于是就改成“我讲清楚没有”?

  在现实生活的某些场合,为了让人更容易接受,或者是顺应时代潮流,人们通常会换个说法来表达同一件事。例如,用“残障”替代“残废”,消除了人格歧视,体现了社会进步;把“减肥”改称“瘦身”,是考虑到以“肥”状人有些不雅;把离异男性叫作“二手男人”,不过是戏称;把“发言权”换作“话语权”,似乎有了学术味道;把“对决”说成“PK”则显得新潮。但在关系到是非正误的原则问题上,换个说法就不可取了。  

  说话讲究艺术,办事讲究圆通,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涵养,但这并不等于丧失做人的原则,用好话文过饰非,以文辞欺世盗名。北宋国史馆修撰胡旦,晚年因眼疾在家闲住。一天,国史馆的人共同商议为一高官写传记。这个人年轻时地位低贱,曾以杀猪为业。隐讳这个情况吧,就不是如实记录;照实写出来吧,又怕过于唐突而得咎。史官们实在想不出好办法,于是就一起去见胡旦。胡旦说,为什么不说这个人年轻时曾操刀割肉,表示自己有宰割天下的志向呢?史官们听后无不叹服。胡旦的睿智固然让人钦佩,但通过辞色溢美的方式为人作传,未免失之圆滑和世故,哪里还有客观公正可言?

(文/王兆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圆通与圆滑的不等式  圆通  圆通词条  不等式  不等式词条  圆滑  圆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