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交方式日新月异,占据社交市场大半江山的移动社交软件也得实时更新迭代。而沉匿已久的短信,真的能够逆风生长,卷土重来?以下,笔者将与各位分享自己的相关见解。
从2018年开始,短信突然活过来了。在此之前,短信已经连续5年出现负增长。2013年成为增长的拐点,2014年移动短信业务量更是大跌了两位数,下滑14%。
图表来自工业信息化部
在移动社交软件的凶猛冲击之下,无论是企业通讯还是生活社交,曾经一度居于国民主流社交应用位置的短信,似乎已经「死」过一次了。短信失落、微信崛起,无疑是移动通讯工具的一次跨世代更迭。
然而,及至2018年,手机短信却在乏人瞩目的环境中逆势上扬。
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短信业务量大幅度提升了14%,从而一扫多年颓势局面;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133.3亿条,同比增长7.7%。
公益短信、企业拜年短信、各大App春节力推应用下载的短信验证码业务,成为了数据增长的强劲拉力。
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有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中国联通的春节大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使用短信或电话拜年最多的地区是天津,比例达到了21%。
数据回血的同时,手机操作系统的玩家们也试图开展对短信的自救。
2019年1月15日,姗姗来迟的谷歌终于宣布:Google Fi正式支持RCS Chat,这个属于「安卓手机的iMessage」正式上线。时间上较之于苹果iOS 8的推出iMessage晚了4年多。
不可否认:如今,短信要想重新夺回社交市场的机会已经希望渺茫。但是,以企业服务为切入点,提升富媒体能力,短信依然可以显示出其更为直接、高效的通知,与触达优势。
而以微信发力小程序为信号,围绕移动用户需求所展开的应用服务,突然洞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与此同时,市面上为手机厂商提供智能短信在内的智能通讯服务的服务商也正在成熟。2018年3月,国内10大手机厂商联合推出快应用,从而帮助用户更为快捷地获取轻便的手机应用。
以短信为入口,企业服务消息与企业应用服务的结合,或许能让短信起死复生。
失去的五年
相较于手机的发展史,短信的出现要晚得多。
1993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被发送出来;1994年以后,短信真正普及到商用、民用。
进入到千禧年,短信开始真正迎来高光时刻。
自2001年开始,国内通信服务达到了189亿条,2004年达到了900亿条,而在2010年的一年之内,全球就已经有6.1万亿个短信被传送,平均1分钟传送19.3万个短信。
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2013年前后成为了短信发展的分水岭——WhatsApp、Facebook、微信的相继出现,开始重新定义移动社交方式。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2 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达到了8973.1亿条,这也成为了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的历史峰值。此后,数据呈现逐年下滑,虽然在2018年短信业务出现反弹,但总条数依然不超过8000亿条。
事实上,如今的短信发送总量已经很难和各大移动社交应用相匹敌。
根据WhatsApp的统计:从2017年7月开始,每日传送的讯息量已达550亿条。
微信所公布的官方报告则表明:2018年每天有450亿条信息被发送出去。
即使手机短信在2019年春节增长7.7%是同比不错的成绩,但较之于微信在春节期间信息发送量大涨64%的数据,依然相形见绌。
总量不敌之外,是短信类型的失衡,特别是用户越来越不再依赖短信的社交聊天方式。
用户习惯的转移是根本原因,通讯形式上的落后也客观上造成用户流失,而0.1元的短信资费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短信经历了一个失去的五年,而且似乎是永久失去了高频活跃的社交场景。
但短信也在转型,围绕企业的信息服务,短信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比如:服务登录和身份认证等服务、公益及政企通知、生活服务、营销等等。
与此同时,根据工信部数据:目前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5.6亿,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总数达13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83.6%
因此,对于未入网用户和银发、少幼龄用户而言,短信依然是抵达他们最可靠的通讯工具。
图表来自工业信息化部
短信变道
不可否认,短信作为通讯形式已经相对落后了。
在短信里,大部分人只能发文字。虽然也有彩信MMS业务,但下载慢、质量差且兼容性不好极大地影响了用户体验。
在2G/3G时代,核心网是分为PS和CS两大域的,彩信和其它上网业务走PS域;而短信和电话这类对时延和可靠性要求高的,走的是CS域。
及至4G和即将到来的5G时代,虽然问题得到解决,但是运营商对短信和彩信业务的改造仍然意兴阑珊。
苹果早在2011年就看到了这个情况,于是推出了自己的短信替代品,正式发布iMessage,基于互联网信道(APNs,推送通知的底层技术)。
对于苹果用户而言,iMessage就是他们的短信。iMessage甚至也是苹果寄予厚望的社交通讯产品。如果从时间上来推算,那么iMessage和微信几乎是同步起跑的。
但是,苹果对于社交的执着与痴迷,很大程度上违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趋势。
从iOS移动设备的系统变化,可以明显看出:苹果一直致力于强化iMessage的社交功能,但这样的结果却是:苹果不仅未能在中国翻盘微信,在全球市场也无法撼动WhatsApp,最终iMessage被完全边缘化。
其实,如果从一款简洁的IM工具的角度来看:iMessage已经跟进地不错了。
2014年的iOS 8系统,iMessage支持快速发送语音和视频、共享地理位置、群聊功能以及批量发送图片;
iOS 10则提出了Rich Notification功能,iMessage无需进入应用,用户在通知中心里就能看到图片、视频以及快捷回复消息。苹果试图以便捷性来击穿微信等聊天软件的优势。
iOS 11系统中Apple Pay开始支持个人转账,用户还可以通过iMessage,实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Apple Pay支付,只需要在iMessage中输入数额即可直接付款。
试想:如果iMessage能从早期就深挖服务属性,或许有更好的未来。
事实上,在企业需求服务方面,iOS系统总是要比安卓后知后觉一些。
比如:到了iOS 12,iMessage才上线短信验证码自动填充功能。
这个功能或许也说明:苹果开始适用移动应用对短信的需求,开始定义iMessage的工具化地位。
然后再到谷歌所支持的RCS Chat:RCS Chat的全称是「富通讯服务」(Rich Communication Services),由全球通讯行业协会最早开发,和iMessage一样,RCS Chat的信道也是基于互联网的。
并且,RCS Chat 原生支持图片、音频、视频、链接预览、深度链接等等。
这些不同格式的内容,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标准 (RCS Universal Profile),在不同的手机品牌、Android版本、信号制式(5G、4G 或 3G),以及不同运营商之间自由地传递,不会出现兼容性或被屏蔽的问题。
这意味着,使用Android短信的体验,跟iMessage,以及微信之类的其它IM软件应该是相同。
事实上,RCS已经发展了10余年,对于iOS和安卓生态的短信服务而言,RCS最重要的功用应该垂直在企业服务和公共服务这个领域,社交功能是无需重蹈的旧路了。
消息即平台
围绕应用服务,iOS的iMessage也有一些原生的支持能力,可向好友分享App,部分App内还支持内容、服务直接分享等。
比如:
iMessage的底部输入栏可直接查看,并分享好奇心日报等App的热门内容;
大众点评App直接预订「看电影」、「餐厅订座」等;
支付宝可直接向好友发红包。
但是,iOS的问题是分享必须建立在好友双方同时下载该App应用的基础上。因此,如若能支持无需下载状态下的应用秒开,将会给iMessage带来服务质量的飞跃,而这却又触及到了App Store的利益点,于是成为iOS的难题。
安卓生态似乎就不存在类似的担心,随着微信小程序的出现,中国的手机厂商已经开始跟进这种轻量化的移动应用,快应用于是应运而生了。
但从目前快应用的入口来看——主要为应用商店、全局搜索、负一屏搜索以及浏览器搜索等,作为触达用户最硬核的入口,短信仍然未能被有效利用。
不过,随着RCS规范的普及推广,早在2017年,行业就提出了MaaP(Messaging as a Platform,消息即平台)的概念,使用户可以在消息窗口内完成搜索、交互、支付等一站式业务体验。
以后的短信业务不仅可以借助RCS的高级消息传送功能,满足商户与用户的交流,还可以利用基于自身构建的平台聚合商户,并由商户自主为用户提供智能的个性化服务。
因此,以后的短信业务不仅仅是一个融合的富媒体消息业务,更将是一个新的行业能力平台。
在行业,已经有诸如「泰迪熊移动」去做类似的落地部署,由商家推送的短信进入,实际上是一个「短信公众号」——不仅有底部菜单入口,而且经过短信号码识别、内容解析之后,还可推送直达商家App的商品、服务页面,形成转化。
目前来看:OPPO、vivo、魅族、小米都在做相关尝试,但快应用和手机短信的结合仍然还只是开始。而从长远来看,快应用支持秒开、即点即用的特征,最大的场景并不在应用商店,而在关切用户服务通知的短信触达方式当中。
智能短信与快应用,或可带来挑战微信小程序的崭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