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简述战略品牌管理的3个基本思想和意义

  企业品牌价值是通过与消费者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能给企业和消费者双方带来更多的利益表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战略品牌管理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企业与消费者的相互作用,因为品牌管理核心是通过品牌战略实施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和体验价值,从而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品牌资产价值。

  成功地创建一个品牌,就是要给消费者带来价值,而这价值恰恰又正是消费者购买的真正原因,其结果也一定能够给企业带来盈利。今天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品牌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反映企业文化,也就是说品牌不仅是对外(消费者)销售的利器,而且也是对内(员工)管理的道德力量。在品牌管理中,品牌是唤起消费者重复消费的最根本的动力,同样没有品牌,企业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生命力。

  目前中国许多企业的战略品牌管理中最缺乏的是对消费者需求的认识,如今80后、90后消费者为品牌消费主体,经营者对此又了解多少。所以造成企业的品牌定位与企业核心能力相脱节,不能基于自身核心能力规划品牌定位和差异化品牌策略,企业的品牌管理建设也没能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建设有效结合,从而造成品牌管理发展失位与错位,导致企业的品牌管理价值成长缓慢,企业发展受挫。

  基于对品牌意义或象征性意义的理解,未来战略品牌管理中有三个基本思想。

  第一、战略品牌管理要准确品牌定位,只为目标客户服务

  品牌价值提升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客户群概念,建立只为部分人服务的理念。对于企业来说,你的产品并不是卖给所有的人,而是仅限于本企业所选定的目标客户(即要服务的那部分小众)。要静下心来认真地研究这部分人的深层次需求,集中有限的资源去做好他们的工作,并根据目标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来确定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特征,从而树立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形成鲜明的品牌定位。若想要打动90后,需要深刻的理解他们,洞察他们的潜在心理需求,从他们的价值观、情感需求、消费观念,对品牌和产品的偏好入手,制定完善的沟通机制,定价策略,内容与渠道。而不是简单的推断他们是新潮、追求酷和时尚的,就贸然去迎合,这样不成功是必然的。如2010年,国内著名体育品牌李宁开启其惊人的品牌转型:90后李宁。启用“90后李宁”即意味着李宁公司是体育品牌中的“90后”。可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套近乎”。多数90后对此不以为然,甚至将之视为对他们的刻意嘲讽。“我是90后,我就是不喜欢这个广告!”不少人这样愤愤表达。铺天盖地的广告海报,除却林丹和戴维斯这两位体育明星的光环以外,根本找不到与90后契合的影子。从李宁的定位失败的案例给正在挖掘90后市场商机的企业一个深沉的提醒:你们真的懂90后吗?

  第二、战略品牌管理必须要有品牌形象必须具有其鲜明的个性(自我)特点,才具有象征性意义

  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感知。品牌形象的心智模型对消费者的主要作用就是为获取和解释信息,过滤和组织信息以及预测结果,也是消费者依据有关品牌知识推断形成的。

  品牌形象是品牌定位在目标市场上的直观表征。在产品高度趋于同质化的市场条件下,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象征性意义认识尤为重要。如“劳斯莱斯”品牌是一个人地位的象征,而“卡迪拉克”品牌则是成功的象征。可见同样都是汽车,但品牌的象征性意义绝对是不一样的。调查表明,在中国大约有30%左右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在某种意义上比自己实际消费能力高出一个级别的商品,这样做以体现“自我身份”。可见品牌的象征性意义在实际的营销中是多么重要。

  第三、品牌管理中要把更多的中国元素融入到产品中去,做有自主特色的产品,

  实施品牌定位和建立品牌形象中还有一点就是要把更多的中国元素融入到产品中去,做有自主特色的产品,这样才能将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品牌管理的根基是文化。中国是世界文化古国,是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这也是打造中国品牌管理最具优势的条件。根据品牌管理理论,解决产品技术与人文艺术的互相融合需要心理学的介入,好的设计能够对品牌营销起到较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品牌赢得消费者青睐的背后是消费者心理的感受与满足。

  在当今的中国市场上同质化的产品已经没有竞争力,品牌只有注重个性化和专业化的设计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要提高品牌的价值或象征性意义就必须将企业的战略中心转移到“品牌经营”上来,下决心真正认识消费者,这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之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品牌管理  品牌管理词条  简述  简述词条  意义  意义词条  战略  战略词条  思想  思想词条  
品牌管理

 腾讯开放平台抢夺创业者

 据说,投(ji)资(zhe)人最爱问创业者的一个问题是:“要是腾讯跟进你的项目怎么办?”的确,身为互联网大佬的腾讯已经强大到很多创业者都感到害怕。不过,马化腾...(展开)

品牌管理

 时下,品牌为何都善谈“情”?

 仔细观察一下当前国内广告环境,不难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情感诉求成为了主流。无论是国际品牌,还是国内品牌,都在煽情;不管是品牌广告,还是应景广告,甚至是平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