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刘润
主笔 / 蕉皮
最近有人问我,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未来也可能会逐渐放开恢复正常,以后压力是不是就会小一点了?
是的。疫情之后,大家在心理上,就像久旱逢甘霖,可能会轻松很多。
但是,我也很想和你分享另一句话: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上的雨虽然下得很大,但是如果你没有根,草木依然得不到润泽。
也就是说,我们仍然会面临竞争。甚至更激烈的竞争。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问天会不会下雨,更要问自己有没有根。
所以,我也建议很多人,趁着这段时间,可以继续反思自己、审视自己、准备自己。
疫情之后,符合这三种逻辑的企业,也许会有更大的机遇,可以活得很好。
我和你分享一些思考。
01、你卷的是体力,别人卷的是能力
活得很好,是什么意思?
咱们直接一点说,就是能有更多的利润。
为了谋生,为了赚钱,为了让自己生活更好,很多人非常努力。甚至是以牺牲自己身体的方式,熬夜通宵干活。
拼命卷自己的体力,这种精神也许值得敬佩,但这并不是最有效的。
别人卷的,是能力。什么能力?对商业本质深入思考的能力,对业务的理解能力。
即使是从一些最基础的东西来思考,对我们活得更好也会很有启发。
比如这个公式:利润=收入-成本。也许你会觉得太简单了。但如果你往下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举个例子。
你正在创业,设计了一款产品。但这款产品,要找原材料吧,要找工厂生产吧,这些都是产品的直接成本。这些直接成本,500块。
那么,你准备卖多少钱?
想要有更多利润,你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再看看竞争对手的定价,决定最后卖1000块。
这时,你每个产品的毛利就是:1000(收入)-500(直接成本)=500(毛利)。
这500块,就是毛利。因为还没有去掉租金,人工成本等等间接费用。所以是毛估估的利润。
但是,疫情一来,原材料成本飙升,很多工厂停工,直接成本翻倍上涨。你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利润,甚至连租金都付不起。
这时你怎么办?要么涨价,要么降低成本。
可是,涨价下游市场不认,降低成本上游供应商不认。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根本没有市场竞争力,是一家没有“根”的公司。面对危机,完全没有话语权。
所以我经常说,毛利的竞争对手,是直接成本。
你有没有“市场竞争力”,就是看你的毛利够不够高。
但是,很多公司,即使毛利很高,也还是不赚钱。
为什么?
因为前面提到,还有租金,人员成本等等间接费用。
毛利-间接费用=净利。
假如你的毛利很高,有500块,但是你的管理水平很差,铺张浪费,为了生产一个产品,间接费用竟然要1000块,那么其实你的净利润是-500块。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所以,净利的竞争对手,是间接成本。
你有没有“管理效率”,就是看你的净利润够不够高。
所以,关于活得更好,收入-成本=利润,但其实是这样:收入-直接成本-间接费用=净利。这才是你真正赚到手的钱。仔细拆解,其实就是这两个公式:
1,收入-直接成本=毛利。
2,毛利-间接费用=净利。
能这么想问题,就会看得更清楚。知道提升自己什么方面的能力。
但是,怎么做?
02、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在商业世界,有两种最基本的模式:降低定倍率,提高定价权。
什么意思?我们一个个说。
定倍率,就是商品的零售价格除以成本价的那个倍数。比如100块成本的东西,卖500块,定倍率就是5倍。
降低定倍率,就是拿起“倍率之刀”,狠狠地砍下去。砍掉中间冗余的环节,提高效率,获得市场竞争力。
我很喜欢举一个例子,卖书。
因为链条看得非常清楚。从作者→出版社→印刷厂→书店。也能知道这个行业是怎么被一步步颠覆的。
很多人很想出书当作者,觉得能赚钱。但是我问你,假如一本书卖50块钱,你知道作者最后拿到手才多少吗?
50%?30%?
作为一个有点经验的作者,我告诉你,只有10%。而且还是有一定谈判空间下的,10%。也就是说,到手只有5块钱左右。
中间的45块钱,其实就是被链条上的各个渠道分走了。
有人就想,砍掉这些环节,就是巨大的机会。
1、卖书网站,砍掉了线下书店。统一库存,而且没有线下成本。
2、电子书,砍掉印刷厂。电子阅读器,省了油墨和纸张的成本。
3、付费专栏,砍掉了出版社。写专栏日更,连出版都不用了。
就这样,一步步颠覆。
所以你有没有发现,最近这几年,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在变得更好。作者,赚得更多。读者,花得更少。
这就是降低定倍率的价值。
当你能降低定倍率,其实就是成本比别人更低。成本比别人低,价格比别人便宜,但是你却更有竞争力,还能更赚钱。
不管是作为企业,还是作为个人,都可以画一画你所在行业和工作的价值链条。
看一看,哪些环节是可以提高效率的,你应该移动到哪个更有价值的环节上。
说完降低定倍率,那提高定价权呢?
提高定价权,是另一种模式。你的产品可以卖得很贵,市场也必须接受,因为你的产品真的很有差异化,做得特别好。
当你不容易被替代时,你就拥有定价的权利。你的竞争力,自然更高。
而这种差异化,可以建立在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上。这条护城河,非常深,很难被攻破。
比如说华为的5G技术,已经全球领先。当别人意识到5G的重要性,华为已经抢先半步,甚至一步。
任正非曾经说过类似这样的话,我听完之后,还是非常敬佩的。
他说自己个人性格就是窄窄的,所以让公司前面的道路也窄窄的。做世界上最难的东西,因为人们不愿意做。这个东西就是通信,就是电信。
从几百人开始就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几千人,几万人,十几万人还是对准同一个“城墙口”冲锋。
每年的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50-200亿美元,未来几年总研发经费会超过1000亿美元。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技术创新实力,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也许可以大胆提高定价权,获得高利润。
至少,你可以做这样一件事。赚钱之后,钱不要都拿去买房子,而是投入到研发,招聘人才,提升自己。
目的,就是为了能比别人好一点。这样,才有开口定价的权力。
而比别人好一点,未来也许就可以比别人多拿一片。
03、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那对内呢?
对内,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换一个小办公室,精简过分冗余的队伍,出门记得随手关灯,这些都可以直接降低成本。
但是,这些都是显性的。还有很多隐性的管理成本,你可能看不见,但是却可能会更加影响你的利润。
这就是管理上信息的效率下降,和工作的效率下降。
我们也一个个说。
信息效率下降,其实就是组织膨胀时,很多东西无法及时传达。
当你的公司只有10个人,20个人时,有什么事情喊一声就可以了。实在不行,一起喝杯咖啡,吃顿火锅,也就都解决了。
大家很快能传递信息,把事情讲清楚,然后回去接着干活。
但是,当你管理很多人时,100人,1000人,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严重不够用的。
喝咖啡?你喝得过来吗。吃火锅?那你一个星期顿顿吃火锅都不够。
组织的想法,如何传递给员工,再怎么反馈回来,非常麻烦。
一旦信息无法传达,就会产生真空。你不知道下面怎么想的,下面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效率,就下降了。
这就需要管理组织里的信息流。
一个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尽量让大家知道所有事情。
管理,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管理信息。
除了一些实在不能说的,比如机密的财务信息等等,其他的尽量都让大家知道。
让员工们知道这些充足的信息,然后相信他们能做出选择和判断。
而且,信息你本来也是藏不住的。你越想藏,大家反而越会知道。
可以公开的,就都公开。这其实是一种对大家的信任。也是一种阳谋。
那工作效率下降,又是什么意思?
一个组织,大家需要完成一个共同目标。为了完成目标,需要大家具备相应的能力。这些能力,其实就是知识,我们常说的know how。知道怎么做。
但是,人一多,事情一多,你会发现,组织的知识跟不上业务的速度,新人的能力跟不上组织的要求。
这时,工作的效率就会下降。
怎么把一个你会我不会的东西,从你的脑子里拎出来,变成大家都会的东西?
重要的方法,是流程化。
这条路,别人已经走通了。那就把这条路画出来,后面的人就不用再苦苦摸索。
这些经验方法,沉淀为流程步骤。
可能是销售话术,可能是产品开发手册,可能是见客户时必须注意的10大事项。
流程,可以规避风险,更可以提高效率。
组织用流程沉淀下来的知识越多,组织的能力也就越强。
管理效率,也就会更高。
信息,利用透明充分流动。知识,利用流程充分共享。
最后的话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最开始的问题:
疫情之后,哪三种企业能迎来巨大的机遇?
对外有市场竞争力的。对内能提高管理效率的。
具体来说,是能降低定倍率的企业,能提高定价权的企业,能真正管理好信息流工作流的企业。
当别人在卷体力时,你应该卷能力。提升自己真正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
做好准备,才能抓住机遇。
也许不久之后,就会久旱逢甘霖。但是,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
不仅要看雨大不大,更要看自己有没有根。
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
希望我们都能扎根,并且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