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事实的基本假设是像管理学等社会科学业已盖棺论定的范式。它们通常存在于学者、作家、教师和社会科学实践者的潜意识当中。而且,这些假设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些学科的学者、作家、教师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实践者对事实的认知。
这些学科研究的方向取决于它们对事实的基本假设。这些假设确定了这些学科对“实际情况”的判定,同时实际上也也影响了这些学科对其自身的研究课题的判定。这些基本假设多半也会判断出这些学科可以忽略的观点或者作为“恼人的例外”可以被放置在一边的情况。它们确定了特定学科关注的焦点以及可以忽略或忽视的内容。
早期的管理学学者中最颇有见地的是玛丽·帕克·福莱特(Mary Parker Follett)(1868-1933),她的遭遇很能说明问题。由于她提出的假设无法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萌发的管理理论所认定的事实相吻合,因此她生前一直默默无闻,甚至在她去世后,她的著作始终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长达25年之久。然而,我们现在发现,她就社会、人和管理提出的基本假设远比当时的管理学学者提出的假设更接近事实,甚至今天的许多管理学专家提出的理论也望尘莫及。
然而,尽管基本假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人们鲜有兴趣对这些假设进行分析、研究和提出质疑——实际上也很少有机会对这些假设予以明确的解释。对于管理学这样的社会科学来说,基本假设的重要性实际上比自然科学的范式的重要性大得多。范式,即主流的一般理论,对自然界毫无影响。无论范式声称太阳绕着地球转,还是说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和地球都不会受到影响。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客体的行为,而像管理学这样的社会科学,关注的是人和社会机构的行为。因此,社会科学的实践者往往将该学科的假设奉为行动的准绳。自然科学的现实,即物质世界及其规律都不会发生变化(或者如果发生变化,这种改变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无法在几十年或几个世纪内完成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科学不存在这种“自然规律”,它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这意味着昨天还站得住脚的假设,今天就不再有效,甚至瞬间就变成完全错误的理论。
……
因此,在像管理学这样的社会学科中,最重要的是基本假设,其发生的变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管理学研究真正始于20世纪30年代,自那时起,大多数学者、作家和管理实践者都认同两套关于管理事实的假设。
第一套假设构成管理原则的基础:
1.管理是企业管理;
2.企业应该具有,或必须具有一种恰当的组织形式;
3.企业应该采取,或必须采取一种管理人的恰当方式。
第二套假设奠定了管理实践的基础:
1.技术和最终用户是一成不变和已知的;
2.管理的范围是由法律决定的;
3.管理是对内部的管理;
4.按国家边界划分的经济体是企业和管理依托的“生态环境”。
在大部分时间里(至少在20世纪80年代初之前),大多数假设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在著作中,在教学上或在管理实践方面,都与事实非常接近,具有可操作性。但如今,所有这些假设都已不再有效,几乎成为被讽刺的对象。它们现在与现实相差得太远,以至于成为阻滞管理理论发展的障碍;更有甚者,它们还严重地妨碍了管理实践。实际上,实践正愈来愈与这些假设所提出的观点背道而驰。因此,现在正是重新审视这些假设、提出并向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注入全新假设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