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中,能力的比拼,比的是什么?
事实上,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如果你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于专业、经验、智商等词语,那就大错而特错。
老胡告诉你,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最为核心的是思维能力,而非专业能力。
很多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除了专业能力之外,主要在以下几点:
1. 不会发现问题
这是缺乏标准或者期望值,缺乏问题观,得过且过的典型表现;
2. 不会澄清问题
动不动就是一个大问题,例如积极性不高、效率不高等,一个大帽子盖下来,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行动;
3. 不会求助
什么问题都自己闷头解决,抱怨自己的独自奋战,却不知自己缺乏求助意识,缺乏让上级重视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让同事们重视且参与自己所要解决问题的种种技巧。
总的来说,如果连个问题你都讲不清楚,怎么让自己明白怎么做?怎么让别人关注且重视、支持你要解决的问题呢?答案为否,因此很多问题始终存在,且对于复杂的问题现象、对于自己独自面对的问题,总是缺乏动力去行动的。
1:
老胡教你画一张图,学会一种分析思维,让你敢于面对任何问题。
我们用一个例子:员工流失。
很多企业、很多管理者都知道员工流失是一个问题,但问题现状却仍在继续,那我们来画图吧。
2:
第二步:将问题聚焦、明确!
“员工流失”这是一个现象,不是我们要着手解决的问题,把它明确化,问问自己,为什么你会觉得这是个问题?程度如何?什么员工?
你就会发现,仅仅写出“员工流失”没有办法让你去着手解决。
那我们把这个问题开始修改和丰富:
1. 什么员工流失会让你焦虑?
答案:业务部骨干员工
2. 什么是骨干员工,能否明确?
答案:在公司任职超过2年,能独立完成业务且年销售额超过30万元的人员;
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你会发现问题变的聚焦了,脑袋开始有具体场景了,不着急,我们一步步来。
3:
第三步,如果问题不发生呢?
我们经常想着去解决问题,却很少想过,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打破了一种原本期望的状态,那原本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也许你尝试着勾画出问题不发生的样子,有助于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
那我们尝试着去写出问题如果不发生的状态,或者说你能接受的“骨干员工流失率”。如下图:
4:
第四步,好了,知道不发生的状态,那现在什么样子呢?问题的现状!
5:
第五步,这个超额流失8%的问题,不一定别人都意识到了或者产生重视,那就把原因或者怎么做放在一边,我们看看带来的后果,把它先画出来。
如果对于问题的后果,达成共识,才会有最大的行动力去开始解决问题。
(图中仅为举例)
这一步尤为重要,你要把自己所想解决问题发生的后果,转化到上级或者同事们所关注的角度上去,这会帮助获得解决问题的推动力,也有助于自己明确问题解决的急迫性,切勿小看常见问题或小问题,不分析则已,一分析吓一跳。
6:
这里需要列举产生问题的原因,要点就是:详尽、真实。
你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原因所需成本,远远小于问题产生的后果,因此,行动吧。
7:
第七步,开始行动吧!
第六步的这些原因列出后,进行实际的调研,找到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进行改善行动计划,问题自然就得到了解决。
例如,主要原因有三个:
1. 上下级关系紧张,任务下达后,缺乏协助;
2. 业务人员的发展空间有限;
3. 销售流程繁琐,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总是不能及时响应。
发现了吗?这三个原因我们都是可以具体去解决的!
因此接下来公司需要做几件事情:
1. 对业务部门的管理者进行管理技能培训,让其具备员工辅导意识和技能;
——人力资源部组织和考核;
2. 设置导师制,每个管理者都带领数个业务人员,从目标到执行,开展日常的辅导,并共同完成数个市场拓展的课题;
——人力资源部制定导师制度、业务部管理者执行;
3. 针对业务部门,设计双通道体系,让业务人员拥有专业发展通道,并设定相应的培训、评估工作计划;
——人力资源部设计和组织、业务部门参与;
4. 优化销售流程,优化销售权限分配,避免出现市场变化,流程却僵硬不变的情况,流程既要抓管理,也要为业务服务;
——业务部门开展优化流程工作;
5. 把以上工作,向业务部所有员工公布具体计划,让他们看到改变,这很重要!
这样一张图,是不是从一个小小的问题点,最后延伸到了具体的工作事宜呢?
总的来说,老胡建议职场朋友们脑袋中、笔头上,都要有这么一张图,实际上是一个面对问题不断明确的思维过程。
当你把问题明确、获得相关人员对问题的重视、列出并圈定主要原因之后,会发现,未必这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自己去做,而是获得公司的共同认识,原因有多个,各自负责,最终汇聚到一起解决问题。那么,你谈到问题的时候,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