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川
来源:何川(ID:hechuan1101)
再优秀的员工,也有不擅长的工作,也有表现不好的时候,何况人才向来稀缺,大部分员工,都是中规中矩的。
这就非常考验管理者的能力了。
那么,当员工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管理者应该怎么办?
我的经验是,当员工表现不好时,管理者不应该直接否定员工,甚至斥责员工,而是首先反思三个问题。
首先,我们是否选对了人?
比如,一名员工从小家里条件还不错,父母宠着,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对工作的预期就是随便找点事情做,不下岗就好。
这种员工,就是选错人了。
你和他谈客户体验、极致精神、精益求精,都是意义不大。当然,发脾气也没什么用,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你只能重新选择一个对工作质量更重视,工作结果更有责任心的人。
所以,一流的管理者,都懂得选人,尤其懂得选“态度”。管理上也有一条常识:态度是很难改变的。
其次,我们是否用对了人?
遇到这种情况,管理者要反思:
1)这名员工的专业背景,是否和这份工作匹配。如果不匹配,你是否有和他培训相关的知识方法,或者给他一些成长的时间。
2)这名员工是否还有其他工作。也许你刚交给他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他还没有做完,他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再做好一份新工作。
你现在手头还有其他重要工作吗?
如果有冲突,那就帮员工做一个优先级,让员工更从容地安排时间。
一流的管理者不仅懂得用人所长,更懂得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最后,这份工作是否太难做了?
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要把工作岗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
所以,我们要经常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这份工作是否太难做了。有没有可能改变一些环节,让员工的工作轻松一些?
前段时间,我们课程团队,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
一名年轻的课程编辑,由于工作经验还不够丰富,编辑能力算不上一流,课程稿件总是无法通过审核。
曾经有一个月,提交了41篇课程稿件,但是只有9篇通过了审核。
不仅审稿人(其实就是我)很郁闷,这位课程编辑也很挫败。
冷静下来之后,我们认为这位课程编辑的态度和勤奋度都很好,也没有偷懒,就是编辑能力还有待提升。
但是,编辑能力又包括很多项具体能力,想要快速掌握综合编辑能力,是不可能的。那么,能不能把一些能力要求,拆分出来,让年轻同事,先在一个方面做好呢?答案是完全可以的。
有了这一点认识之后,我们的企业课程负责人,非常主动地说:
「川总,想跟您商量个事。
现在李华找选题、写稿能力,都还需要很大提升,需要人带,不然进步非常微小。所以,我想向您申请下,让我直接带他。
他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效动作太少。
所以,我会直接给他制定,非常详细的每日任务,按照我的计划,相信他会比现在进步快几倍。」
果然,一个月之后,没有选题压力的李华,按照指定选题撰写课程稿,稿件通过率快速提升了几倍。
这位负责人的月度评语是:
1)一月份,李华一共写稿40多篇,上架发布36篇,工作完成量较之前有非常大的提升;
2)李华工作态度很好,我每天吩咐他对比分析两篇课稿,并总结问题发给我,他都会能够主动积极去完成。附件是他最近总结的课稿问题;
3)经过稿件对比训练总结,及我经常跟他单独辅导后,李华的课稿质量较之前有明显提升,他的稿子改起来没以前那么费力了;
4)李华目前比较薄弱的环节,是选题判断能力,但难度一般的课稿,都能完成得不错,再带一段时间,他会有更明显的提升。
你看,员工能力都是相对的,很多时候,就看你怎么用。
所以,我反复在课堂上讲,不要给员工的表现定性。如果员工表现不理性,多问一问,是哪里表现不理想,有没有帮助员工解决?
比如,重新设计一下岗位的工作流程,或者工作重点内容。要知道,员工只有接受工作的权利,很少有改变自己工作的权利。
如果我们稍微改变一下,员工就能更轻松、更有效地工作,团队的结果就能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当员工表现不理想,我们做管理者的,首先要反思三个问题:
首先,我们是否选对了人?
其次,我们是否用对了人?
最后,这份工作是否太难做了?
总结一句话就是:
一流的管理者,懂得为下属减负。
希望今后工作中,再发生员工表现不理想的情况,我们可以少一点情绪和指责,多一点理解和反思:
我们做点什么,
可以让员工表现更好呢?
作者:何川,插坐学院 & 好多课APP 创始人。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何川(ID:hechuan1101),每天为你精选一篇优质管理文章。如果你喜欢,欢迎帮我介绍几个新朋友。
【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找原作者授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