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给我一个选择,做一个自由培训师,顺便运营一下自己的微博和微信,挺好的。
你们不知道啊,我现在每天要面对好多事。
业务上的事情其实没有啥,我觉得我们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下行时期会是好企业抓住机会上位的良机。
我觉得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带人。
带人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带着做业务,你手把手示范,遇到聪明员工就一点就透;
一种是带思路,希望她能理解你的管理意图,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
第一种模式不怕人笨,好解决,遇到笨的,多教几次就好。
第二种模式,就痛苦了,我和员工谈话,很多时候感觉是两个频道的对话,我需要很耐心去解释我要做什么,然后得到的反馈依然是一脸茫然。
是我讲得不够清晰,还是?——所以当我看到这本《用事实说话》,其实最打动我的,就是我意识到当我和员工沟通,我在哪里犯了错误。
《用事实说话:透明化沟通的8项原则》这本书提出一个沟通框架,带着目标去沟通,但先从事实开始,最后到结果。
【1】事实:我看到了或听到了什么?
【2】解读:我们该如何解读这些事实?
【3】反应:你有什么情绪或者感受?
【4】结果:你需要做什么或你希望得到什么?
这是一个很好的框架,但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想象一下,你现在是领导,面对一个暂时还能完成公司业绩要求,但无法把业绩放大,让竞争对手不断拿下更大的市场份额,但完全没有意识到危机的下属,你准备怎样沟通?
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我觉得我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许是一个假象。因为在沟通对方眼里,我说的话是冲着他来的。
我错在我以为我很好地控制了情绪,陈述了事实。但员工听到的是我在指责,而不是陈述事实。
比如我要讲的事实是:明明有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我们不知道去开拓。
而员工听到的事实是:明明我们天天加班熬夜做不完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受到指责?
嗯,这里面肯定哪里不对。
我认为问题出在“邓宁-克鲁格效应”。
“邓宁-克鲁格效应”指出普通人往往缺乏某方面的能力但却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无能。他们不仅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无能,而且还误以为他们有能力,并因此感到自信。
在我的眼里,员工的能力是严重不足的,但在员工眼里,业绩都是我们干的,你怎么要求没完没了?
大家看见的事实不一致时,讲事实没有用,只会造成更大的情绪对抗,因为大家对事实的认知冲突。
更何况,我们往往快速依据事实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而真相往往并非如此,这就是我们解读过程出了问题。
我发现我陈述的很多不是事实,是带了我价值判断的事实,等于直接让事实变成有各种情绪的判断,但是我们依然认为这是事实。
你又迟到了?——这就是带了价值判断的事实。
你今天迟到了30分钟——这就是纯粹描述事实。
我要学会把事实从情绪判断里抽离出来,才能得到真正的事实,再和别人沟通,别人才会觉得我是以理服人,但现在我做得还不够。
别做自己情绪的奴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