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高校后勤部的工作承担着为整个学校教研和教学提供物质供应和后勤保障,也为稳定师生的生活秩序、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提供不可或缺之作用。同时,后勤工作对于创建更加文明和谐的校园又有着很多的作用,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科学发展观。何为以人为本,即实际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其在实际工作中作为指导思想,谨记人乃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无论什么工作,人都是第一要素,最终都靠人且依靠大多数人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人一切都是免谈。
另外,做好人的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想要人尽其用,需要给予足够的信任,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创造好的工作氛围。事实证明,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一个乐于助人的工作团队,往往能发挥很大的力量,这些都能为后勤部解决工作中的各项难题,在提高解决的效率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培育职工之间的民主和平等意识
从人本主义出发,增强工作人员对后寝室社会化改革的向心力,增强认同感,是职工能够最大可能的创造管理和服务效益,关心员工的情感和生活,了解员工的愿望。现如今,高校后勤管理往往刚性有余,但是人文关怀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不是正试工的员工,例如临时工,往往是一惩罚为主的管理手段,缺少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一群没有存在感和认同感的员工,一群缺少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的群体,他们的工作想做好很难。
(二)提高员工道德水平和服务质量
要始终树立服务意识,这是由后勤部的工作性质决定的"。高校后勤从事一些管钱物和衣食住行等事务管理和生活服务方面的工作,其服务的是师生员工,保障的是学校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她的工作范围广,影响大,政策性强。
如果后勤搞不好,那么党的一些教育方针政策将无法贯彻落实,工作的效率将难以提高,干部职工的情绪将无法保持优良的状态,内部的凝聚力也会大大的下降。
因此,高校领导应时刻关注后勤工作,时刻了解关于后勤改革发展的动向、进程,注重员工思想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一些事情和决定上多多的征求员工和干部的意见,增强他们的存在感和认同感,以便更加努力的工作。;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多编制一些培训计划,通过一系列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管理技能的培训等,有计划的针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开展服务标准、工作程序、服务技能等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并且加强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确保职工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实施各项要求和标准。
(三)创建和谐内部人际关系
要想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把握:
(1)岗位设置需要合理。在岗位设置上,应当将工作需求作为岗位设置的依据,岗位设置要职责明晰,尽量做到考核有据,将岗位和职责具体分配到个人,做到赏罚明确,公平公正,不徇私情。
(2)加强内部沟通机制。高校后勤管理部应定期举办一些座谈会、工作例会、以及做一些员工和师生满意度的调查,以此架起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以便能够更好的工作。
(3)对于决策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在一些事情上要出事公正、善于纳言,在待人处事上上要做到和蔼可亲,更加的让人容易的亲近。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有素质、有亲和力的管理者往往更加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此取得更好的服务效益、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 要注重后勤管理和大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无论如何,在校学生都是后勤管理的主要服务对象,高校后勤具备的教育属性是不会也是不能够改的。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大学生和后勤部的关系:
经济角度,后勤与大学生是一种服务和消费的利益相关关系,后勤通过服务获得经济效益,大学生享受应有的服务且具备监督功能。
教育角度,高校后勤是大学生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也能在后勤服务体系中体会到课堂无法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发挥后勤的育人作用,以及大学生对后勤改革的推动作用,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三、推进高校管理制度社会化
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勤改革已经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即将后勤服务经营人员及管理资源从学校行政管理中分离,按照企业化制度,让其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第一,要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下功夫。
改革高校后勤的运行机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等。第二,推进人事及分配制度的改革。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竞争上岗等;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注重奖惩有度,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保持员工的积极性。
第三,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将高校后勤从学校母体中分离出去后,就应当充分发挥高校的人力、技术等优势,积极扩大服务范围,开拓社会市场,积极寻求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结语:新的后勤管理思维启动、新管理方法也在不断探索,高校应该始终以最优质和贴心的服务为宗旨,科学管理、统筹协调、开拓创新,始终将师生的利益和感受放在第一位而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