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阅读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而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阅读兴趣。
快乐的前提是:进行阅读是他们自愿的、感兴趣的。激发阅读兴趣,要抓住小学生“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一心理特征,想法让他们“钻进去”。让学生由“被要求读”到“自愿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推荐学生去阅读一些喜闻乐见的佳作,不一定上去就读大部头的世界名著。
他们喜欢图片,尤其是精美的动漫图片。看图时,我们要设计好引导语,把学生吸引住。然后,再出示文字,我们一定要从旁辅导。之后,选读有趣的故事,因为学生最喜欢听的就是故事。老师以此为基点,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的特征,讲一些有趣的故事。
让他们听时快乐,听后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之后便会主动地去寻找书读。还有,利用好语文教材,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有非常高的价值,并且内容编排有梯度,随着学生的知识增长而增长。这使得学生感到阅读并不难,让学生从阅读中得到自己所要的东西。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越来越有信心。
我们指导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所以我们要在这时创造好的阅读环境。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或阅览室。
四、以教材为基础,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因此笔者主张从教材人手。体育锻炼需要热身,阅读也是一样。于是笔者先指导大家预读:1.先读一遍课文,发现生字词语,查阅工具书,疏通阅读暗礁;
2.边读边思考,基本掌握课文的意思,读后能准确复述课文内容;3.读熟,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如在阅读《草原》一文时,学生依前法学习并预读课文。当学生先借助工具书解决了生字,完全理解了文章内容并体味了文章描述的美丽的草原风光后,再回头温习刚才的预读过程,并根据自己的`认知规律特点归纳出自己的预读风格。
小学生具有好动、天真活泼、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而又普遍对新奇的事物和离奇的故事特别感兴趣。这就给了我们牵引其注意力的机会,让故事牵引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如《格林童话选》《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让孩子们借助图书中的拼音和注解,欣赏精美绝伦的故事彩图,走进童话的世界。拓展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还能满足他们的兴趣,最终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养成专心、自主的阅读和思考习惯,那么阅读就只能是一种形式,毫无意义。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要指导孩子们在阅读时专心致志,静下心来阅读和思考文章内容,不能三心二意;其次,要鼓励大家在阅读中认真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最终达到完全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我们还要注意指导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揣摩作者的感情色彩,从而与作者达成心理共鸣。
此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勤动笔的好习惯。比如,可以选摘精美的词句、经典的描写,也可以用铅笔在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做出圈点以备提问,如果遇到经典的文章不妨写一写读后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阅读教学变得优质、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七、教师可以通过讲名人读书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心灵上的偶像
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读书的格言、故事,以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如马克思读书的故事,马克思由于天天读书,以致他坐的位置下地板都被磨了个坑。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视甚高,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多交流阅读心得,不是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每人就是两个苹果吗?
八、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或评价
刚开始阅读时不要提过高的要求,让他们想怎样就怎样,应在一定范围内提出小要求:不求目的明确,只求掌握大致内容,不做笔记,让学生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阅读,以寻求乐趣。首先不让他们有压力,感到轻松;其次,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学生每阅读一篇文章便要让他们一起讨论交流,以便让自己知道有那些收获,为今后的阅读储蓄能量。教师在必要时要指出学生阅读的不足之处,要在不损害学生的尊严和信心前提下,运用委婉的语言劝导,使其知道这些需要改正。也就是说多表扬少批评,这就需要讲点艺术。
总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定要有技巧、有耐心。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入阅读,慢慢喜欢上阅读,然后再一步一步提高要求,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