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子产品的发展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闭门不出便能“知”天下,催生宅男、宅女一族。追逐这种“时髦”的还有孩子们,他们看电视看不够,迷恋电子游戏,成为“宅童”。缺乏锻炼,体质变差;不与外界接触,性格变得孤僻……“宅童”现象令人担忧。 这个暑假你的孩子宅在家里了吗?
一儿一女都宅在家里
杨文梅,全职家庭主妇。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曾经是老师的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颇有感触。
“应该说,男孩比较难管一点。”杨女士的儿子小伟今年8岁,上小学一年级。每到寒暑假期,喜欢看动画片的小伟就会宅在家中抱着电脑不放。《喜羊羊与灰太狼》、《海绵宝宝》、《蓝精灵》……由于在网上观看动画片不受时间和剧集的限制,小伟经常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即便是杨文梅叫他吃饭也是充耳不闻。
而年龄稍长的姐姐小洋,则更偏爱读书。每每到了假期,小洋都会拿着妈妈给办的借书卡到省会图书大厦借书看。一个暑假下来,小洋通常会读二三十本书。由于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12岁的小洋已经戴上了眼镜。
孩子撒谎偷着玩游戏
安军丽与老公都在公交公司工作,平时工作十分忙。这个暑假安军丽所在的路队要实施6s管理系统,连周末都要加班更无暇照顾6岁的女儿乐乐(化名)。
安军丽介绍,女儿被奶奶带着,奶奶又要忙活家务,平常根本没时间带孙女出去玩。乐乐除了每周上7个小时的辅导课之外,其余时间都在家里用电脑、手机玩游戏。
通过笔记本电脑,她玩一种跑步比赛的游戏。玩起来什么都忘了,连奶奶叫她吃饭都听不见。只好连哄带骗,她才上餐桌。没吃几口又去玩了。无奈,安女士只好将笔记本电脑藏起来,但乐乐拿起手机玩“连连看”、“水果忍者”等游戏。有一次,奶奶见孙女玩得又不吃饭了,就强行没收了手机。没过一会儿,孩子向奶奶撒谎,说给妈妈打个电话。没想到,孩子拿到手机又偷偷地去玩了。
“宅童”现象令人忧
近日,比如世界与艾索儿童研究咨询公司联合发布《2012年城市儿童快乐指数报告》。该报告的形成历时近两个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十个城市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报告指出,儿童成长环境一个明显特征是线上娱乐吞食线下娱乐。现在随着网络、电子产品的发展,孩子除了看电视,又迷恋电子游戏,让很多孩子成为“宅童”。
研究显示,儿童看电视、看动漫、上网玩游戏的比例非常高。对孩子拥有产品或使用过服务的研究显示, 7岁以上的儿童,有63.7%使用qq,17.9%拥有ipad,网络和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明显。
线下娱乐活动的严重缺失,是儿童运动能力下降、肥胖症、近视比例增长及低龄化趋势的罪魁祸首。而对网络及电子产品的过多接触甚至导致儿童焦虑、自闭的心理不健康。
无独有偶。一项针对北京、上海等五个城市5400名小学生的户外活动调查显示,上海儿童户外活动时间仅为0.74小时,远低于5个城市的平均水平1.06小时。写作业时间却最长,平均为2.24小时。上海孩子被媒体称为“最宅儿童”。
长时间玩游戏视力明显下降
在记者的调查中,很多“宅童”极容易孤独、自闭,缺少抗挫力、意志力,不知如何合作如何竞争,太自我。相反,让孩子参与到同伴的游戏中,更能学到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
跆拳道班、拉丁舞班、游泳班……杨文梅根据孩子们的爱好,在假期中分别为两个孩子报了不同的兴趣班。在不去上课的时候,杨文梅则会带着孩子们到省会各大公园去游玩,去写生,让他们感受美丽的风景。
随着今年暑假的来临,杨文梅又有了新动作。老家在沈阳的她,从放假伊始就把两个孩子带回老家农村居住。“在城市里生活久了,一定要让孩子们看看田园风光的美丽。”杨文梅表示,孩子们对于这次远行非常兴奋,认识了很多平常根本无暇触及的农作物和家畜。看着儿女每天跟着老人在农田里跑来跑去,杨文梅很是开心。“想让孩子们不宅在家中,我可谓是煞费苦心啊!”
但安军丽就有些犯愁了,她说,孩子这么疯狂地玩,视力明显下降,“晚上回家,我让跟我出去散步,她还不愿意。好说歹说她才放下游戏。”最后,安军丽说,女儿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但现在这状态让她伤透了脑筋,“又不能放下工作,可不管孩子又不行!该咋办啊!”
追因
主客观原因同时造就了“宅童”
所谓“宅童”,是指喜欢“猫”在家里,整天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这些孩子不喜欢运动,没有其他爱好,更没有时间学习,他们把所有最美好的时光都交给了虚拟的网络。“宅童”的产生,跟家庭教育、孩子本身以及周围环境都有重要关系。
对刚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家长们会从安全性及消费能力等多个方面有所顾虑,一般会期待孩子能够在假期中宅在家里,这么做会比较“省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习惯,一到假期就不愿出门了。
通过网络,孩子们在家中所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从其中享受到的快乐也越来越多。这对于自我控制能力稍差的孩子来说,很容易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尤其是诸如丢手绢、滚铁环这类传统游戏的逐渐消失,让孩子们越发开始从虚拟世界中寻找快乐。此外,家中的舒适性和自由性,也会让孩子们喜欢宅在家中。
当家长们感觉孩子应该多出去走走时,却经常会让孩子去参与大人之间的活动,这类活动很多孩子会感觉到隔膜,不愿去参加。即便是家长为孩子选择了一些兴趣课程,孩子也会因不喜欢而拒绝参与。
宅在家中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不与他人说话……如果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性格及身心发育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让孩子到户外参加有益的活动
“走出去,参加适合孩子并且有益的活动!”同很多家长一样,牧新义认为,家长们应该学会和孩子沟通交流,并鼓励孩子到户外去参加有益的活动,多培养孩子的兴趣。如果能多与外界接触,和同龄的孩子经常交流,减少面对电脑电视的时间,对于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非常有利。
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特长,以特长的发展带动孩子自信心的成长,便可以带动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孩子的爱好也会更加广泛。爱好多了,孩子在电脑电视上的注意力自然会有所分散。此外,有了共同的兴趣爱好,也会认识更多的同龄人,这样的成长环境,是孩子成长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合适的活动场所、积极向上的公益活动,都是社会及成人应该多为孩子考虑的。激发儿童智力和兴趣的游戏、看望孤寡老人的爱心行动、各类公益善举……这些对孩子身心健康非常有促进性的活动,都需要大人去组织协调。牧新义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家长们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积极为孩子们创造最合适的户外环境。
建议
如此应对“宅童”的形成
相关儿童教育专家也表示,把“宅童”从虚拟世界拉回到现实世界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一味的管教,处理不好还会激起他们的反感和愤怒。其实,孩子们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只是父母缺少一些正确的方法来帮助他们下决心远离电脑,应对“宅童”,有以下几招:
1、召开家庭会。与孩子平等地讨论课余时间使用的方式和方法;“坚持-修改-再坚持”,最终找到适合于自己家的方法。
2、制定假期计划或作息时间安排计划。通过计划来保证孩子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工作,也就是“守住底线”。
3、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特长。以特长的发展带动孩子自信心的成长,以点带面,带动孩子健康成长。一个积极向上的特长能够使人受益终生。
4、培养孩子广泛的爱好。广泛的爱好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孩子沉迷于某项单一的事件中,避免上瘾。
5、为孩子寻找伙伴。同龄人的陪伴是孩子不能缺少的成长环境,积极健康的同伴关系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灵丹妙药。
支招
你的孩子是“宅童”吗?
相关专家表示,如你的孩子有下列行为之一,或许就有“宅童”的趋势了。您要和孩子好好交流一下。
1、只要孩子在家,除了吃饭几乎都在玩电脑、玩手机、看电视。
2、除了玩以上的东西,几乎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
3、玩电脑时,家长要求停止,会大发脾气。
4、不愿意参加任何社交活动,包括和父母一起去爷爷奶奶家。
5、不完成作业、逃学甚至到网吧中玩。
6、半夜时还爬起来偷偷玩电脑、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