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把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劳动评价将成为学生升学录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只有坚持“五育并举”,才能实现综合育人,才能顺应新时代人才的需求。在“五育”之中,劳动教育一直是短板,青少年学生不想劳动、不愿劳动、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现象普遍存在,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不被学校重视。
劳动教育对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学校的育人品质,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评价是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就会指导什么样的教育实践。将劳动评价纳入升学依据,以评价为导向,指导学校重视劳动教育、学生落实劳动实践,不失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
然而,劳动教育是一项实践性课程,涵盖在日常教育生活之中。劳动教育不同于文化课,结束一个阶段的学习生活后,可通过一纸试卷考察其学习成果。劳动评价只能放在平时,采取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但这样的评价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评价结果取决于学校对劳动教育的态度。如若学校对劳动教育口头重视实质无视,即使将其作为依据,也只是流于形式。为了升学质量,学校可能会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给学生一个较为满意的评价结果。
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非升学。将劳动教育作为升学的参考依据,面向的是学生个体,学校劳动教育落实得怎么样,并不是个体行为,而是取决于学校对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情况。如若学校没有落实到位,学生的个体劳动只能成为空谈。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严格落实劳动教育,需要以评价为手段撬动基层教育改革,但其评价对象应当是学校,而非学生个体。对学校劳动课程的设置、劳动场所的设置、劳动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才能保证学校正常开展劳动教育,才能为全体学生提供优质的劳动教育,才能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得到锻炼与成长。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个体劳动行为进行评价,更为合理。
学校的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行为,更是政府行为。区域劳动教育的落实情况,还取决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师资配备、经费投入、安全保障等因素,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将其作为督政的重要项目,作为考核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以推动劳动教育的落实。
劳动教育需要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要面向学生个体,更要面向政府与学校。只有对政府与学校评价到位,才能保障劳动教育的全面落实,才有学生的劳动素养与成果,这才是推动劳动教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