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作业母慈子孝,一提作业鸡飞狗跳。”“只要孩子不学习、不听话,一些家长就压不住火。”“有的家长开口闭口‘别人家的孩子’,不断给孩子加压,似乎不给孩子报班,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有的家长积极加入各种群,希望找到‘一招鲜’,找到‘金科玉律’,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家庭教育分论坛上,有关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的话题被频频提及。
“焦虑”是当代中国家长普遍的心理状态。孩子上幼儿园、小学时,焦虑孩子是否能赢在起跑线;上初中时,焦虑孩子是否能考上重点高中;上高中时,焦虑孩子是否能考上重点大学;上大学时,焦虑孩子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好工作……对当代家长来说,焦虑如影随形。
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无时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是家长产生焦虑情绪的客观原因。除了这一客观原因,更多的是来自于家长主观的自我加压,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孩子期望过高。北师大2018年发布的一份题为“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的报告显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均感受到家长对成绩有较高的期望:45.9%的四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希望自己考到“班里前三名”;42.7%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希望自己考到“班里前十名”。另据笔者观察,大多数高中生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考上国内一流大学。
二是“剧场效应”引发的攀比。别人家的孩子上补习课,成绩提高了,自家孩子也要上;别人家的孩子报了钢琴、绘画、跳绳班,自家孩子也要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家的孩子到国外研学旅游,不管自家经济状况如何,也要想办法让孩子去……这一系列由“剧场效应”引发的攀比,不仅让家长身心俱疲,也让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三是家庭教育中的本领恐慌。家庭教育是为孩子奠定生命底色的教育,一些家长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缺乏教育孩子的有效方式方法,把本该健康成长的孩子变成了“庸才”。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所说:“深层次原因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对孩子什么阶段培养什么能力、什么阶段学什么、不学什么缺乏认识,还有不知道孩子的成长需求,也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破除家长的教育焦虑,非一时之功,需要社会环境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家长要学会调适和控制自己,通过自身努力,驱散笼罩在自己头上的阴云。
首先,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家长要了解自家孩子的兴趣、特长以及智力水平,接受孩子将来成为普通人的现实。“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所有家长的愿望,但真正“成龙”“成风”的孩子寥寥无几。家长不可好高骛远,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要引导孩子脚踏实干,从实现生活和学习中的小目标做起,逐渐实现人生的大目标。
其次,不要进行不恰当的比较。不恰当的“攀比”是家长焦虑的直接诱因。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别人家的教育方法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可能毫无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可盲目跟风赶潮,要善于发现自家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扬其所长。
再次,要明确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庸和延伸,家庭不是学校,家长也不是老师。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所说,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孩子既需要知识教育,也需要生活教育。只有将这两种教育完整地结合起来,相互支撑配合,孩子才能健康、和谐地成长。因此,家庭教育重在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重在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
另外,家长应系统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效果影响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但是,父母不是天生的教育家,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因此,父母要通过学习,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掌握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孩子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