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生命教育当从娃娃抓起

“孩子还在上中班,晚上回来跟我们说,自己的皮球虫死了,还专门举行了一场葬礼。”江苏常州市钟楼区五星幼儿园的一位学生家长向媒体透露,一开始还以为孩子在开玩笑,后来发现,这竟然是幼儿园的“死亡课程”。对此,该幼儿园负责人表示,不谈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知道向死而生的道理,才能更好地珍惜生命。(12月8日 扬子晚报)

实际上,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孩子们每天都面对着鲜活的生命教育事件,这些事件都影响着孩子们对生命的认识。死亡也成为孩子们精神成长空间中频频出现的“敏感词”。

诚如王园长所言,“死亡确实不是一个吉利的话题,不少人都很忌讳。但是我认为生命教育不应缺少‘死亡课程’,不谈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既然大家都是向死而生,我们不妨大大方方地介绍给孩子们。”

向死而生,生命教育不应缺少“死亡课程”。幼儿是生命的初始阶段,生命教育也应从娃娃抓起,把人性中的真、善、美播种进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

客观地说,目前幼儿生命教育还存在不少误区:学前教育“小学化”,没空儿开展生命教育;谈死色变,不敢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不能有效发生;视幼儿心灵为“容器”,打着超前开发智力的旗号,野蛮灌输,缺少生命关怀;片面理解生命,视人的生命为一切,忽视自然界生命平等教育;幼儿生命教育成人化,生命教育靠讲,幼儿参与体验太“贫”;遇到问题只会找阿姨、喊妈妈,幼儿生存能力与生命意识培养严重缺乏;片面地将生命教育理解为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只有走出幼儿生命教育的误区,幼儿生命教育才能真实有效发生。

在信息传播极度发达的今天,幼儿生命教育素材极其丰富。“现在时”战争对无辜生命的戕害,不可预知原因导致的生命逝去等,都是活生生的生命教育素材。幼儿教师要做幼儿生命教育的有心人,及时采集这些生命教育素材,对其进行深度加工,使之成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生命教育课程。素材不论大小,“跨界”也好,“跑题”也罢,只要对生命教育有用,就可加工开发,为“我”所用。除了生命教育课程,幼儿教师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达成生命教育目标。

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幼儿教师不能只做“灌夫”。幼儿深度参与,是幼儿生命教育的应有之义。孩子参与生命教育课堂建设,不仅能主动“入戏”,体悟生命的美好与价值,还可以使幼儿之间相互唤醒、点燃,演绎出共同体悟生命意义的优美和声。生命教育课堂中,幼儿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主动的“自己人”。基于此,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孩子们动手、动嘴、动脑,或说、或唱、或演、或做、或想,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感受与体验。

家长是幼儿的主要陪伴者,是幼儿生命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和重要“他人”。缺少家长的积极参与,孩子的生命教育肯定是不完整的。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学习生命教育知识,提升生命教育本领,对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生命教育。家长要学会甄别生命教育资源中的“宜”和“不宜”,敞开于孩子生命教育有益无害的资源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生命教育当从娃娃抓起  抓起  抓起词条  娃娃  娃娃词条  生命  生命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