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说好话”替代“批评”,被默认为是实施激励教育的有效方法。在此理念下,学生或教师无论出现什么样的错误,都不会听到逆耳的忠言、严肃的批评,只会听到“委婉”的语言艺术——以提希望为切入点,用“好话”包装缺点和错误。
当学生犯错时,受多种因素影响,教师不批评学生,而是用鼓励替代批评,用“好话”委婉地点出错误。学生犯小错误时,只要对班集体没有影响,大部分教师都不会刻意提醒。若学生犯了较为严重的错误,教师也不敢或不愿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而是温和地指出错误,再拍拍学生的肩膀,摸摸学生的小脑瓜,用一大堆“好话”充分肯定及放大学生的长处。
当教师出现错误时,同事几乎不会发出批评的声音,相关领导及校长也极少采用批评的方式。例如,青年教师学徒期满上汇报课,听课人员明明发现了教学中的不足,甚至原则性的错误,但没有人愿意提出来,而是变着法子找优点,再用艺术的语言把教学设计中明显的缺点变成“好缺点”。再如,教师结题汇报,无论研究的课题质量如何,是否有无实质性成果,参加结题鉴定的人员都会绞尽脑汁给出积极的鉴定结论,结题鉴定在一片“叫好声”中顺利通过。
“说好话”作为一种激励方式,有使用的必要。但是,以取悦他人为目的,只说好话,甚至违心地把缺点和错误说成是“好缺点”“好错误”,则是一种“语言贿赂”,是对人对己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人际关系和人的成长生态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