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教科研工作交流的方便,大多数学校都有教研工作群。但是,很多学校的教研工作群都以工作留痕为目的,发布各种图片和视频。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拍照并发到群里,群里每天充斥着大量的图片,别说教育思想与方法的交流,想查找一个通知都很困难。教研工作群里既没有教学方法的研讨,又没有教研思想的碰撞,除了形式主义的工作留痕外,这个群对教学与研究几乎没有促进作用。
教研工作群既不讨论“教”也不探讨“研”,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对教研的定位出现偏差。教研,顾名思义是对教育教学的研究。但是,部分学校对教研工作的定位出现了偏差。调查显示,有相当多的学校,将教研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公开课的数量上。只关注公开课上没上、上了多少节,对公开课的作用及价值引领缺少应有的关注。对教研工作定位的偏差,导致很多以公开课为主要内容的教研工作群,既无教学方法的研讨,也无教学经验的分享,更无教育思想的碰撞。群内80%以上的内容是教师上公开课的照片,10%以上的内容是各教研组活动时的照片及活动记录表的图片,剩下不到10%的内容是各种通知。对教研定位的偏差,必然导致教研工作群既不讨论“教”也不探讨“研”。
其次,受处处留痕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的影响。例如,教研组活动是学校教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相同学科教师开展的教研组活动,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是,部分学校对教研组活动的管理也仅仅局限于: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开展了活动,是否在活动开展后的当日上传了活动照片及活动记录表。至于活动的内容是什么、效果怎么样,并不在管理范围内。处处留痕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导致很多教研组在规定的活动时间内既不交流也不研讨,大家都在等学校检查人员来拍活动照片,拍完照片活动就结束了。
再次,学校教育理论研究水平不高。教研工作群既不讨论“教”也不探讨“研”,与教师整体教育研究水平不高有一定关系。有些教师仅仅满足于把课上好,不重视教育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支撑;有些教师不能潜下心来认真读书,缺乏高质量教研的必要条件;有些教师不重视教育写作,把写论文看作是压在自己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些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只挂名不研究,催生出大量形式主义的材料课题及表格课题;有些教师不重视自我研修,学识及教育理论水平长期处于只取不存的透支状态。教师整体研究水平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在真实的工作场域中自然难以开展真正的教研。
线上教研工作群的样态是线下教研生态的缩影。线上教研工作群既不讨论“教”也不探讨“研”,问题不仅仅出现在线上的工作群中,在真实的教学场域中,也难有真正的教学研讨。要让线上教研工作群既讨论“教”又探讨“研”,还要从线下发力,转变“务虚不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教研能力,营造“百家争鸣”的教研氛围,才能让教研工作群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