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部分童书存在粗制滥造、内容失格的现象:有的加载了歧视思维,有的则赤裸裸地展示了血腥、暴力画面,用“少儿不宜”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的书籍,确是人生成长的良师益友,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滋养心灵。反观那些桥段奇葩、内容难以理喻的童书,不见正能量的耕耘,却现惊悚恶趣味的镜头;没有讲文明、讲礼仪的引导,却不时有污言秽语“毁三观”。长期阅读此类书籍,会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对其成长产生消极影响。
有报告显示,全国童书年总印数达8亿多册,在销品种30多万种,销售总额达200多亿元。庞大的市场引得一些原来不从事童书出版的出版社来“分蛋糕”,不少缺乏专业素养的人员也进入这一行业,无序的竞争扰乱了童书市场。加之一些出版商眼里只有“码洋”,一味求新求快,缺乏在原创内容上精耕细作的耐心。相关监管规定细则的模糊,又让一些出版商钻了法律的空子,游走在灰色地带边缘。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童书市场良莠不齐、泥沙俱下。
扎牢法律藩篱,加大监管力度,自是纯净童书市场、堵住不良童书对青少年侵蚀的应有之举。不过,谨防“开卷有毒”,家长不能做“看客”,也应积极主动作为。
面对海量图书,家长在挑选时应不盲从、不逐流,不妨先到各个网店、论坛收集网友的“吐槽点”,听听大众的意见,筛选出适宜儿童的优质图书。
挑书是基础,陪读是关键。家长和孩子一同读书,一者可以为孩子的阅读内容把关,二者可以和孩子共度美好的“亲子阅读”时光,增进情感,还能为孩子树立“身正示范”的榜样,何乐而不为?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百密中难免有一疏,即使孩子遇见“少儿不宜”的图书,家长也不必闻之色变,为之恐慌,而是应该沉下心来和孩子一道分析利弊,引导孩子认识何为善、何为恶,何为美、何为丑,用活“反面教材”。
如此说来,谨防“开卷有毒”,家长也是重要的“守门人”。在儿童阅读中,家长不能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