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规范语言文字使用、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受到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唐海龙建议,可适时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话、规范汉字在国家语言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提高高考、中考语文分数比重,调整后,语文总分应比英语和其他外语总分至少提高20%,以保护母语的优势地位。(5月27日 新华社)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政治权威和审美情感的体现。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汉字书法艺术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但是,受科技发展和教育国际化的影响,“网络语言”“英语热”日趋明显,人们见面打招呼用“HELLO”,再见时说“BYEBYE”, KHBD(葵花宝典)、X3L(下三烂)等网络语言也随处可见。“英语热”,青少年痴迷网络语言,再加上高考命题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家长和学生对英语、数理化的重视程度远高于语文学科,汉语边缘化倾向日渐明显。
汉语“边缘化”倾向已引起了语文学界专家及社会的广泛关注。“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等语文权威专家认为,中小学课堂还是要靠中高考指挥棒来指挥。在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下,考试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中高考语文改革的总方向影响着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在笔者看来,要彻底扭转母语“边缘化”倾向,仅靠中高考指挥棒还不够。要实现母语的逆势突围,还需多方发力。
首先,要深入推进中高考改革和课程标准改革,扭转不重视语文的倾向。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应充分发挥课程设置和考试的导向作用,改变一些高校招生忽视语文甚至不考语文的现状,增加语文学科比重和各学科考试中错别字的扣分权重。同时,高校应将语文设置为所有专业的必修科目,并相应增加课时和学分,提高学生对母语学习的重视程度。
其次,要积极探索语文考试和成绩认定方法,进一步增强对语文的重视程度。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可以效仿英语考级的方法,探索实施语文等级考试制度和学分认定制度,并与毕业、就业等挂钩,促使学生高度重视语文学习,纠正“理科热、文科冷”“英语热、语文冷”的现象,凸显汉语的母语地位和作用。
中高考指挥棒只是母语逆势突围的助推器,要真正突出母语应有的地位,还需国家法律制度的保护。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和推广,广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强力推广和使用普通话,切实规范汉语言文字的使用,严厉打击滥用外文、网络语言、生造汉字等现象。
同时,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要积极探索开展诸如《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弘扬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活动,增进国民对中华悠久历史和繁荣汉文化的了解,激发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文学的情感,引领全社会重视汉语言文字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瑰宝,让母语在逆势中实现逆转和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