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阶段,学生们更“忙”了。某小学一年级的复习“套餐”是每科每天四套试卷,学校两套,家庭两套,做完为止,小学高年级试卷数量更多。由于考试科目多,有些初高中学生一天要做十几张试卷。
通过一定数量、不同难度的试卷检验复习效果,督促学生认真复习,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凡事要把握好度,试卷“当家”、题海“做主”只会给学生增负添堵,至于复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出现这一现象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期末考试“指挥棒”稳定性不够。受命题者水平、取向、喜好影响,期末考试存在忘“本”超“标”、东拼西凑的可能性。排版印刷环节不严谨,还容易出现错题、漏题。“指挥棒”飘忽不定,教师们不知如何组织复习应考,只能让学生海量“刷题”。
其次,教师教学能力不足,难以保障高质量复习。高质量的复习课不是机械记忆、麻木刷题,而是知识梳理、方法建构与能力提升。但是,部分教师没有“吃透”课标、教材,平时疏于学习研究、反思总结,更没有学习观摩过复习课。比起有计划的高质量复习,海量试卷在这些教师眼里“省心省力”。
再次,教师课标课本意识不强,过于依赖试卷类教辅。课标是教学之标,教本是教学之本,期末复习本应对标照本。但是,某些教师或缺乏经验,或责任心不够,习惯“拿来”,喜欢复制粘贴,患上教辅试卷依赖症,致使原本应当对标照本的期末复习变成了海量试卷“当家”。
最后,各类试卷“无孔不入”,占领课堂。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让学生自愿选择的试卷类教辅外,个体书商已经介入学校,学生和家长在学校的“指引”下重复购买。
由此可见,要杜绝海量试卷现象,命题者必须提高命题质量,教师必须增强课本意识。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命题者要对标对本,保证期末试卷命题的质量和稳定性。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非检测统考年级期末考试的命题权下放给学校、交还给教师。
第二,有关部门要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禁重复、劣质的试卷类教辅进书包、进校园。对违反规定、任意“指引”学生购买试卷类教辅的学校和教师“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