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食堂吃饭不再刷饭卡,刷脸就可以支付;上课对某个知识点一知半解,你迷茫的表情人工智能微表情分析系统会自动识别,老师和家长会及时知晓,系统也会推相应的知识点题库给你,课后练习变成千人千面……这样的智慧校园在江苏已经成为现实。(10月20日扬子晚报)
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教育教学与管理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人工智能微表情分析系统,自动识别,对知识掌握与学习情况进行判断,有助于保证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对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也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但需要明确的是,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广泛运用的根本目的是改进教学,而非监控学生。教师和家长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时时监控学生,是对教育技术手段的滥用与误用。
时时监视的背后是家长的不信任。放学之后,孩子在家长的视线之内,对于视线之外的课堂,家长也是想法设法盯着孩子,生怕孩子学习不认真。信任是交往的基础,也是维系家长与孩子和谐关系的根本。失去基本的信任,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这样一来,即使在监控之下与视野之内,家长也许只能看到孩子的表象,而无法捕捉到孩子反判与抗拒之心。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课堂上,有专业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不需要家长插手,更不需要家长时时监控。家长通过人工智能设备监控孩子,如若发现自家孩子表现不积极,或发现别人家的孩子出类拔萃,势必会对教育过度焦虑,难免激起攀比之心,从而将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与心理负担。
教育需要家校合作,但更需要分工明确。教师做好教师的本职,家长做好家长的工作。家长对课堂全监控,很难保证家长不指手画脚,甚至人为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独立性与专业性。
教育技术变革对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技术终究是为人服务的,“以生为本”这一基本的教育原则不容践踏。给学生以尊重,给学生以信任,让其在自由地成长环境中不断获得进步,才是教育的使命。人工智能虽好,切莫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