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全国上下迅速展开了如何上好思政课的研讨和实践活动。
农村中小学校已经逐步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但在如何上好思政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校,特别是初中学校,只是强调书本重点,重在圈圈划划、记记背背,以分数衡量思政课质量;有的学校思政课依赖于学生“活动”,将传统课程与研学旅行、经典诵读等学生活动嫁接,“新瓶装旧酒”,原地踏步;还有的学校生搬照抄城市学校,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教育情况,没有形成思政课特色。
课程意识缺失,又无视身边的教育资源,是乡村中小学校思政课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乡村学校思政课要立足学校课堂,扎根乡土,保持教育本色,上出乡土味道。思政课是门课程,自然具有教育属性,保持课程本色。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所以,既要反对视思政课为“副课”,将思政课“边缘化”的做法,又要反对“唯分数论”的思政课,更要反对不切实际的思政课“秀”。
首先,乡村学校要为思政课减“副”,确保思政课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要围绕“为什么教”“谁来教”“教什么”“怎样教”等确定课程要素,设计学期的思政课程计划,制定每节课的教学方案,建立思政课程评价标准。任何形式的思政课都要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过程完整、手段先进、方法得当、效果可测。语数外课程有的课程要素,思政课“一样都不能少”。
其次,乡村学校思政课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了实现这一要求,要不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充分吸收快乐教育、赏识教育、情境教育、目标教学等优秀教育成果,以亲和力、接地气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理想、责任和信念,帮助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最后,乡村学校思政课要扎根乡村,上出自己的特色。乡土文化资源是乡村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具有近距离、形象化、具体化的特征。汲取乡土文化资源的有益成分作为教学资源,可以提高学校思政课文化底蕴,增加校园文化的特色,也有利于乡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乡村学校、教师要充分发掘、汲取、利用好劳动器具、老物件、民俗、历史名人、文物等传统乡土文化教育资源,以及家庭农场、农民文化广场、养殖园、种植园等现代乡土文化教育资源,建立丰富的思政课资源库,用好思政课乡土教材,联系学生身边事,讲好乡村故事。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要与其它各育及有关教育活动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促进学生思想进步、品格养成、精神成长、全面发展。立足课堂,扎根乡土,乡村学校思政课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才能上出乡村特色,回归立德树人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