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做题中喜欢上学习?这是一线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近日,杭州一所学校的数学组花了五个月的时间,为自己的学生“私人定制”,编辑了一套校本数学练习册,帮助学生爱上数学,克服了作业设计上的“拿来主义”。
中小学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通常会奉行“拿来主义”。一般情况下,学生每科至少订有一至两套配套练习册,这套资料经省级教育部门批准,由各地教研室统一编辑,随教材一同发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图省事,往往直接照搬资料中的原题。拿现有的资料当作业,弊端有三:
一是题目重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些题目往往这套资料上选了,又重复出现在其他资料中,尤其在中小学毕业年级的复习阶段,教师无暇研究每套试题,拿来就用,导致训练重复、效率低下。
二是练习缺乏针对性,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配套练习册依据的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教材,题型老,设计理念落后。如今的教材变化很大,训练的要求不同以往。若仍采用老题目当作业,既不符合教情和学情,也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造成教师懒惰,研究能力下降。依据教情和学情设计高质量的作业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需要教师研究课标、教材和学生。奉行“拿来主义”固然省事,教师却失去了思考和研究的机会,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业成绩下降。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作业、考试等一些常规教学的基本环节,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就作业而言,之前以多取胜的“题海战术”,既不符合“减负”精神,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形势下,学校不仅要有效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和作业时间,还要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性的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仅仅依靠配套练习册,奉行“拿来主义”,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新需求。
杭州这所小学的做法为学校的作业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教师要设计高质量的作业,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精选作业题型,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无论作业要求怎样改,巩固所学基础知识依旧是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一些配套练习册上的题目,要么过于简单,要么偏难,要么题型陈旧,不符合教情和学情。这就需要教师在研究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精选作业。教师在设计作业前,要尽量将手头资料上的题目做一遍,删繁就简,再根据教学重难点自创作业题型。
第二,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作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大部分配套练习册只是罗列知识点,由于编写年代久远,没有融入现代生活,缺乏时代感。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善于在生活中取材,寻找生活问题与课本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作业的乐趣。
第三,作业设计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同一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用一套现成的作业要求所有学生,不符合实际。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采取分层策略。中下水平的学生可以完成一些基础性作业,增加成就感。高水平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性作业的同时,还要完成实践性、探索性作业。同时,作业设计要难易适度,允许学生在作业中出错,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