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邢台市陶行知实验学校存在违规收取补课费、加餐费等问题,桥西区教育局立即成立调查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调查显示情况属实,随即对其作出取消2019年评优评先资格、核减2020年初中招生计划、退还相关费用等处罚。(9月19日澎湃新闻)
政府就规范办学行为,年年发文,年年强调,但违规招生、违规补课、违规使用教辅材料等现象仍屡禁不止。为何规范办学行为有规有令,学校却不严格照规执行?
违规办学的多数是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追求经济利益的,而其经济利益的来源就是学生,有了学生就有了钱,为了有充足的生源,学校就必须要得到家长们的充分认同,而升学率是赢得家长认同的重要指标。为了升学率,学校大势招揽优质生源,对优秀学生实行大力度的奖励。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也成了常态,利用假期、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中上课成了首选措施,补课还需缴纳一定的费用。学校既得了经济利益,又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一举双得。
规范办学行为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但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执法权力相对较弱。规定的实施必须要有相应的违规处罚,才能保障规范的执行。要想全面纠正办学行为,必须要加大违规成本,对于违法办学行为,一旦被教育部门查实,不仅要被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等资格,还要对其进行罚款,限制招生,取消主要负责人的教师资格等处罚。有了足够的处罚力度,才能起到震慑作用,才能有规必依,有令即止。
此外,“公民不分,混合办学”的办学乱象,也是诸多问题的根源。学校有公、民两种元素,地方政府在进行违规处罚时,往往会考虑当地利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整治办学乱象,要求各级政府从大局出发,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严格依法依规办事。
桥西区教育局核减该校明年的招生计划,让学校伤筋动骨,是教育部门执法的一大进步,是解决基础教育诸多问题的“破冰”之举,应在全国推广。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对违规办学做到从严执法、从严查处、从严处罚,对民办学校动真格,重拳出击,才能保证办学行为规范,着力推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