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中,总会安排课题组核心成员执教相应的研究课。顾名思义,研究课就是必须也应该研究的课堂教学。然而,在实际参与研究课的确定、打磨、试教、听课以及课后集体研究等系列教科研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研究课的研究意识不浓、过程不清、力度不足、效果不佳,与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课相距甚远,可谓名不副实。
一些研究课与课题名称之间的关联程度不够,有些是将其他主题的示范课或公开课搬过来“重播”一遍;有些则让人不能清楚地感悟出研究了什么,又展示了哪些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有些是研究课结束了,研究活动也就戛然而止了,缺少必要的课后再反思、再讨论、再交流、再总结、再提升、再研究……一旦淡化、模糊甚至缺少了研究,研究课的实际价值便会大打折扣。
如何让中小学课题研究课紧扣研究主题、注重研究过程、落实研究预设、达成研究目标、提炼研究成果,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课呢?
主持人要真正发挥主持作用。主持人是负责安排掌管课题研究活动的人员,其重要性与关键作用不言而喻。课题主持人尽心尽责,努力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服务者和参与者,研究课就容易落实到位,收到预期效果。课题主持人大多为学校管理者,一些行政管理者往往以学校工作比较繁琐为由,很少参与研究课的系列研究活动,这无疑会影响研究课的实效。
执教者要尽力展示集体智慧。执教研究课的教师需要明白,研究课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课题组全体成员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其有别于公开课、示范课、比武课,执教者只是课题研究成果的演绎者、代言人,因此,不得搬用其他曾经执教过的比较成熟的课例来替代。执教者要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对研究课的研究要了如指掌,如这堂研究课要呈现哪些理念,在哪些板块、通过哪些形式予以呈现,为什么要呈现这些理念,等等。
核心成员要积极融入研究团队。课题核心组成员是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应该各司其职,恪尽职守,但千万不可各自为战,要有大局意识、整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在研究课之前、之中、之后的系列研究活动中,每一位课题组核心成员都应具有主人翁意识,在课题主持人的安排下,出谋划策,奉献智慧,齐心合力,积极置身于研究的全过程。
观摩教师要自觉做到身临其境。观摩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来观摩研究课,以研究的眼光、用研究的方法来直面研究课。比如,在观摩研究课之前要适当备课,通过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和相关报刊、听取报告等途径,了解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常识。在观摩研究课时,要边听边想,边看边悟,不仅要读懂执教者以及团队研究了什么,而且要思考如果自己执教,将如何紧扣研究课题、体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