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请勿过度宣传高考高分学生

近日,各地高考分数线相继发布,一年一度的高分宣传顷刻沸腾。鉴于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炒作“状元”,现在的高分宣传出现了新的形式,比如屏蔽全省排名前若干名,以家委会的名义发布喜报,一天之内就能“深挖”到高分考生曾经就读的幼儿园……除了感叹基层宣传无穷的创造力,也不由得深思,有些人为何一直乐此不疲?

作为衡量地方政府教育政绩的重要指标,高考向来备受重视。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升学可以说是实现阶层跃升的唯一通道。一个县城如果出现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学生,区域教育似乎一下子就抬起头来,主管教育的相关领导出外开会脸上也更有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故事年年都在上演。一名学生只要考上清华、北大,奖钱奖车奖洋楼,家庭母校两不愁。在这种情况下,高分宣传就不是单纯学校层面的问题,地方政府的默许或推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至于学校,怯于教育部的禁令,宣传起来倒有点扭扭捏捏,喜报的落款一般是家委会或社会友好人士,其中也包含了学校的无奈。曾有个别领导在公开场合一脸委屈地说,学校根本不想宣传,但群众不答应。这话似乎也有点道理,群众对高考有理所当然的知情权。但是,这种口吻很多时候并不是学校在回应群众的关切,而是出于担心群众对学校高考成绩的不信任——年年都宣传考得好,今年却静悄悄,是不是考砸了呢?

诚然,高分的学生渴望并需要各方面的承认,褒扬优秀学生本无可厚非,宣传高分更是历来如此。官员要政绩,媒体要流量,学生要肯定,宣传高分和高升学率有什么错?

这样只关注高分的宣传方式之所以让人反感,核心就在于将学生或教师分成了三六九等。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高分只是一部分,那些没进入重点线的学生就应该被忽略吗?他们就应该当即被否认曾在这所学校读过书?分数不足成了被区别对待的原罪,曾经说得好好的“有教无类”去哪了?难道高分的学生应该得到承认,重点分数线下的学生就只配自己默默承受?在一个成王败寇的语境中,当教师信誓旦旦地和学生说你们在老师眼里都是一样优秀时,当校长正襟危坐,和老师说执行上级文件不走样不变形时,当父母对子女说无论考多少分都是好宝贝时,学生、下属、子女可曾或可敢怀疑说话者的真诚?

宣传高分也不是罪不容诛,起码满足了一些人必不可少的自我表扬或当众煽情。只是,教育的舆论场可以对着“天鹅”与“猪”的区分口诛笔伐,可以对着考试的不公义愤填膺,可以因为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而明哲保身、选择缄默。但能否对看似无比正确的高分宣传浪潮多一分清醒和警惕,能否不做散播教育焦虑的推手,能否对那些上不了喜报的学生多一点共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请勿过度宣传高考高分学生  高分  高分词条  过度  过度词条  请勿  请勿词条  宣传  宣传词条  高考  高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