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谈劳动教育的前提是如何理解“劳动”

当我们讨论劳动教育的时候,要在特定的视域里来分析,今天的孩子跟我们这些50后、60后相比,大多是独生子女,经济与物质条件比我们的孩提时代好许多,他们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对他们来讲,劳动远不是体力劳动这一窄化而狭隘的观念,在他们的认知里,恐怕更倾向于“脑力劳动”或者“知识劳动”。

有数据表明,64.7%的中小学生认为,所谓劳动教育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课,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春游、秋游和参观;70%的学生认为,劳动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只有6.8%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随着学段的升级,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小学占11.29%,初中占8.06%,高一占5%,高二占3%。如果我们还只是将劳动理解为“体力劳动”的话,那么就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去工厂了。

须知,知识经济时代的发达国家,最大的劳动者群体是知识劳动者,而不是体力劳动者。一些先行进入知识经济的国家的劳动者已经出现了不同于以往时代的新特征,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处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年轻一代,他们自出生之日起,就在“字节中”浸泡和长大,有意无意地接受了“知识劳动”的教育。手机、基于IP通信的语言交流、远程会议、网络会议、便携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数据库、电子表格、日历和接触软件管理、电子邮件、短信、网站、在线合作空间、社交网工具……使他们意识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社会需要运用脑力和数字工具,将经过反复检验的知识技能运用到日常工作中。随着用于思考、学习、交流、合作和工作的数字工具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集成、越来越互联化、越来越易用,完成知识劳动层面的任务(访问、搜索、分析、存贮、管理、创建和交流信息与知识)也将会变得更加容易、有效。

如上所说,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对孩子只有学习要求,没有家务要求,许多学生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备,更不用说体力劳动的观念了。劳动即教育,劳动的缺失,即教育的缺失。劳动教育只是片面地强调“体力劳动”而忽视“脑力劳动”或者“知识劳动”,显然是行不通的。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应落在具体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上,而不能局限于体力劳动,至少要让学生明白“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知识劳动”都是劳动。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基本能力。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生态度的教育,是引导学生去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从生存与生活的立场出发,劳动教育有责任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更要让他们明白,无论选择怎样的劳动形式,只要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至少能保障自己的生活,就会得到他人与社会的尊重。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今天学校教授知识的方式必须能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繁荣生产出知识型工人和改革型人才。如果我们还是用老眼光看待“劳动”的话,就有可能误人子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词条  前提  前提词条  理解  理解词条  劳动  劳动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