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高职扩招,对象极为复杂,“一主三辅”涉及到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众多群体。群体一多,各有所长,但又各有所短,就会成为生源的显著特征。如何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如何评定不同生源的学习质量,这是影响高职发展的一大难题。
对于高职如何顺应改革变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指出,“一是标准不降,二是模式多元,三是学制灵活”,从标准、模式、学制上做出了相应要求,这些是提升高职质量的三大厉害招式,堪称“三板斧”。但在这“三板斧”之外,高职质量发展还要靠精准把握生源的成长方向。
标准不降,说来容易,操作要精。所谓的标准是基于原有生源教学情况总结形成的标准,实际招收的却将是多种类别的学生。让多种类别的学生朝着已有单一类别学生标准看齐,难。学制灵活需要推进三项改革:‘1+X’证书制度、“学分银行”、弹性学制。三项改革充分考虑到了各类群体的具体情况,但也给管理带来了挑战,特别是相关成果的认定,目前尚无定论。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确保高职质量上,还存在着生源层次不齐,发展标准难以统一,分类不够详尽,考核评价难以统一等多方面问题。
开绿灯解决了高职扩招入口问题,下一步要考虑的,是教育质量和就业问题。而质量又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唯有招得来、能学好、好就业,高职教育才会有良性循环的发展效应。
面对生源类别各异的现状,高职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立足生源,精准把握不同群体的成长方向。因材施教,按需发展,实现不同生源优势潜能的充分发展,需要进一步突破标准、模式、学制的限制,让政策接地气,让发展显主体,让综合素质促优势,让德技相长成就全面发展。
建设高职教育需要“三板斧”,但更需要组合拳,需要统筹兼顾,科学设计,合理布置,量力而行,需要有应对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预案,惟其如此,高职教育才会真正有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