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开展劳动教育要贴近学生

一年级学生在家能垃圾分类、洗袜子;二年级学生饭后收拾、擦桌子,并学习洗碗筷;三年级会打死结、活结、蝴蝶结……近日,杭州富阳区教育局向全区小学生发布了《杭州市富阳区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建议》,清晰地列出了小学阶段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农场劳动”和“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4个方面内容,每个年级都有适合其年龄特征的75件劳动事项。

劳动教育在不少学校只是被排在课表中、挂在墙壁上、“落实”在口头上,体现在应付检查的各种计划、记录及评价、报告表册中,难以真正落地,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实际提高和劳动观甚至价值观的实际形成,鲜有实效。

究其原因,一是内容设计不接地气。不少地方中小学劳动教育地方课程仍然沿用以农作物栽培技术、畜禽养殖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技术教育。既远离城市学生的生活,客观上也同样远离当代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的劳动教育早已不适应今天学生的成长需求及家长预期。

二是活动设计缺乏梯度。许多地方性劳动教育课程,活动设计只粗泛区分小学、初中、高中,或者再稍微细一些,区分小学、初中低年级段、中高年级段,未能严格按年龄段细分到年级乃至学期,缺乏合理的梯度区分。这样,低年级学生可以学,高年级学生也可以学,今天可以学,明天也可以学,今年可以学,明年还可以学,无形中弱化了学生的时间意识、惜时观念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也难以让学生在习得新技能中获取成就感。

三是目标设置相对粗泛。由于活动内容设置相对粗泛,对学生活动的目标要求只能泛化,而泛化的要求实际上等于没有要求,直接导致对活动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监督,缺乏及时有效的激励、赞赏等积极正向的导向引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劳动兴趣、劳动热情的持久维护,不利于学生劳动技能的持续提高,更不利于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及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等观念的形成。

怎样的劳动教育才会有实效,对学生全面成长产生积极意义呢?

一是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劳动教育只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才会对学生全面成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才会收到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教育效益。像洗袜子、洗碗筷、烧菜做饭、清理灶台等生活中的简单技能,源自学生日常生活,与学生独立生活或生存技能密切相关。将其列入学校课程,可以对家庭教育中“孩子只管学习,家务甚至孩子生活中本该自理的事务全由家人代劳”的宠溺观念、行为强力纠偏纠错,培养对学生成长有实际帮助和提高的劳动技能,引导学生习得有用的技能。

二是要贴近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及个性化需求。学生成长具有阶段性规律,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技能需求,同时还有个性差异。劳动教育的内容设置和能力要求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能力基础和发展可能,还要兼顾特殊体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是要梯度设计合理。劳动教育梯度设计要合理,内容涵盖全面,成体系、成系统,既要尊重学生劳动技能的既达基础,又要合理预判其可达高度,还要注意前后衔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劳动技能循序提高,不断增强其适应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未来岗位需求的能力。

四是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目标明晰、要求具体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对于活动任务应该达到的目标,要有具体明晰的要求,给学生以明确的追求,便于学生在活动中对照目标要求进行自我检测、评价和改进、提高,便于组织者对活动进行有根有据的考量和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向上向好发展。

五是难易、强弱要适宜。劳动技能涉及面从少到多,能力层级从低到高,从量的逐步扩大到质的持续提高,促进学生个体从稚嫩走向成熟,从脆弱走向坚强。让学生得到发展,是教育的原始初心,也是最高追求。劳动教育要注意项目设计的难易、强弱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适切性。引导学生从“扫一叶”起步,循序习得“扫天下”的技能。

劳动教育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梯度合理,目标明晰,才能对学生劳动技能稳步提高有实际意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开展劳动教育要贴近学生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词条  贴近  贴近词条  开展  开展词条  学生  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