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师范院校的“师范”属性不能丢

近年来,教育界有一种声音:怀念过去的“老中师”,特别是过去中等师范学校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老中师”选拔的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师范教育,使他们成长为具有良好教育情怀、扎实教育教学功底的“全能型”教师,成为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中流砥柱。

为什么教育界对“老中师”怀念?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现在的一些师范院校丢掉了“师范”属性,导致当下的师范生尽管学历提升了,但整体质量却不如“老中师”。 当下师范毕业生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本科师范毕业生不全也不专。小学作为学业的起始阶段,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的启蒙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教师知识深度的要求相对来说要浅一些。因此,小学更需要全能型、多面手型教师,需要能胜任各学科教学的教师。但是,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本科毕业生往往并不能胜任数学学科的教学,甚至难以胜任最基础的汉语拼音、识字、写字教学,数学学科教师亦难以胜任语文教学。从学科角度来说,学校需要的是专业教师。但对于小学阶段来说,这是不现实的。

二是师范本科毕业生基本功堪忧。“三字一话”的基本功训练已经被很多师范院校忽略。不少教师书写的准确性、规范性堪忧,比如倒笔画、多一笔少一笔等。板书更是不堪入目,越来越多的教师干脆用PPT代替了板书。汉字有其独特的美,本身是一门艺术,师范生本应通过课堂教学或显或隐地传承书法文化,但师范生的整体书写状况不容乐观。

对此,师范院校应加强师范综合性教育。在薄弱学校、广大农村学校,受编制限制,其实是没有明显的学科界限的。一名老师要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最多把语文、数学稍作分工。学历是“老中师”的短板,全面是“老中师”的强项。当下的师范教育,相对于“老中师”,学历是高了,综合性却被削弱了,专业性也未必见强。

师范类院校可借鉴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培养模式,即既培养理论又培养技能。师范类院校的学科教学专业讲师应是既有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又长期立足于基础教育讲台的专家型教师。这就需要打通中小学和大学的学段壁垒,聘请课堂实践经验丰富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到大学任教,师范院校学科课程教师也可长期到基础教育学校任教。只有这样,师范专业学生才可以接受更深广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

同时,还需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大多数师范院校都设置了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集中实习部分对学生统一要求、统一管理,质量稍有保障。分散实习部分根本无人监管,实习结束,找学校盖个章便可,有些学生根本没去实习。就算集中实习,实习基地学校也有管理参差不齐的状况。师范院校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实习基地建设就显得更加关键。

另外,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学生教育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将“三字一话”作为不可缺少的课程,并且要严格考评。但目前不少师范院校偏重于理论而削弱了师范技能,培养出来的师范生和同专业非师范生没有什么差别。

当然,师范生基本功薄弱,不能全怪师范院校。近几十年来,顶尖的高考学子根本不屑于报考师范院校,就算报也不是首选。中小学阶段基础不好,进入师范院校后,起点自然较低。可见,保障师范生生源是关键。在落实好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同时,还需加大力度,给予学生更多的实惠,吸引优秀高中毕业报考师范院校。最根本的是要通过一系列措施,让教师真正成为光辉的职业,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法律条文和文件上。

综上,与其对“老中师”扎实的功底和教育情怀兴叹,不如退而结网,多措并举,让师范院校的师范属性真正发挥出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师范院校的“师范”属性不能丢  师范院校  师范院校词条  师范  师范词条  属性  属性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