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很多学校餐厅实行学生“无声”就餐,即学生就餐时不能发出任何声响,餐厅鸦雀无声。学校此举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初衷值得肯定。静悄悄的餐厅整齐划一,也显示出该校管理有方,展示了学校良好的校风。
在航班上大打出手,在旅游景点 乱刻乱画,在公共场合“你呼我唤”……,近年来,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层出不穷,各地纷纷兴起“从孩子抓起”的文明提升工程,“无声”就餐应运而生。受到“无声”就餐启发,各地相继出现了“无声教室”“无声会议室”等。然而,如果这种做法把控和引导不到位,势必走向极端,将健康正常的孩子驯化成“沉默不语”的“残障”孩子。那就与新时代的素质教育相违背,是不科学的。
国人的素质确实亟待提升,也确实需要从学生时代开始筑牢文明基石。但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我们固然反对不文明的言行,但也不能因噎废食。特别是教育行业,要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遵循教育规律,用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逐步解决问题,切不可矫枉过正,学生轻声细语的有声文明行为远胜于“无声”的表面风光。
破解“无声”就餐的困扰,切实加强内部科学精细化管理和内涵发展非常关键,进一步加强餐厅管理网络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学生自治队伍建设等实为良策。学校值班领导、班主任、餐厅工作人员、学生会成员等各方应积极参与,对于学生在就餐时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良行为习惯,学校管理者要及时进行教育和纠正,增强文明就餐的自觉性。
从“餐厅内”走向“餐厅外”的教育也不失为良方。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和体验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科学就餐方式和文明就餐习惯,让文明就餐的文化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
另外,学校要加强餐厅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文明就餐氛围。学校管理者要从学生的天性出发,让餐厅成为学生平和交流的场所,引导学生和声细语的有声,适时有效的低声,不要刻意追求表面的安静。学校也可在餐厅设置低频广播,适时播放新闻、轻音乐、地方戏曲、有声经典文学作品等,让餐厅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此处有声胜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