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钱江晚报记者调查后写道,现在城市孩子更野了,农村孩子反倒更斯文了。这一城乡“倒挂”现象,或者说这一文野“倒挂”现象,确实耐人寻味,颇值我们思索一番。
如果“野”指粗俗、粗野、野蛮,那么这种“野”早就成为我国教育需要直面正视的大问题。社会的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诸如随地吐痰、插队、闯红灯等陋习在城市或者农村都应得到禁止,但实际上弘扬文明之风任重道远。
如果“野”指自由放纵、无拘无束之野性,则已超越了野之表象而进到野之精神、野之神韵了。这种野性,本是人作为动物之原初精神、原初神韵之一,可如今的人们却往往因为文明的优越感而厌烦之、遏制之、消解之,这些都集中表现在管教孩子身上。只要孩子终日坐守教室、沉醉于学习,那就是乖孩子、好孩子,否则就是不听话的孩子、野孩子。于是,现在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体质虚弱的孩子越来越多。过去,农村孩子生活质量虽然不高,但他们因走好几里甚至十几里山路上学,倒也成就了健壮的身体。
但现在的情况是,农村孩子也足不出户了,不是在房里读书,就是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而城市孩子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有了更好的条件,不仅有各种研学活动、冬夏令营,就是在校园里也能享受塑胶跑道的狂奔、绿茵场上的竞争、游泳池里的嬉戏。
可以说,城市孩子如今之野,得益于家庭和学校正视孩子体质提升之需要。农村孩子为什么不去钻山林、奔田野了,为什么变得文弱了?是因为对他们来说,电视更有趣、游戏更带劲、虚拟世界更神奇,而家庭、学校以及农村社会的观念,对孩子的体质健康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我们小时候提着纸手枪玩打仗,坐着树枝扎的船从山顶飞流而下,踩着高脚跳下三五米高的田埂,这种亲近大自然的野,也许再也回不来了。但我们依然期待,城市也好,乡村也罢,各有各的野,而且野在自然、野在成趣,让孩子们带着无拘无束的野性自由奔放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