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公英评论网上,如何写好评论、如何写好教育评论是一个常规话题。
语文特级教师凌宗伟说:教师写作的真正价值是作为思维载体体现的,即“怎么认识就怎么写”,也就是“无识则无文”,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见识,不外乎因为三个方面:阅读、行动和思考。
蒲公英评论原编辑田贵兴认为,写好教育评论,不仅需要强硬的文字功底,灵巧的表达方式,更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敏锐的思维。她建议热爱评论写作的朋友们,在勤奋写作、训练技巧的同时,还要养成阅读、思考、搜集材料的好习惯。
我非常赞同这两个观点。写好教育评论离不开“储备”,它与阅读紧密相连,既是搜集材料的过程,也是专业研究的需要。总结自己的教育评论写作经验,我归纳为三个方面,用关键词表达,即研究、聚焦和应用。这三者的关系是,基于专业研究,聚焦工作定位,促进实践应用。
第一,让教育评论写作服务于自身专业研究。我们不能“为了写评论而写评论”,而应是“基于研究,为了研究,在研究中”的专业行动。我从事教师培训工作近二十年,越发觉得教育行业存在的问题很多,值得进行深入地研究。基于教师培训专业研究,一方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另一方面要进行有指向性的调查,每有所感所想所得便及时写下来。
第二,聚焦教师培训和基础教育的发展改革。作为一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管理者,专业职责和业务角色决定了自己写作的内容取向和目标诉求,即一方面解决培训现实问题,改进工作;另一方面服务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探索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学改革。不论是专业阅读、业务调查,还是问题思考、实践研究,重点都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唯有专注,方能有所获得、有所精进。
第三,促进教育评论,即思想成果的实践应用。我常参加有关教师培训工作的会议,这不仅可以启发我形成新视点、新观点、新内容,更给自己写作教育评论提供了切实的落脚点。反过来,我将自身作品融入自己主讲的教师培训课程之中,通过与学员的交流与碰撞,促成积极思考。另外,还将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关思考的策略方法应用于实际当中,从而进一步改善思考方式。
有专家强调,教师专业发展要听中学、做中学、听懂以后做出来,做好以后说出来。这对于教育评论写作者来说同样适用。一名教师能成长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甚至是教育家,都不可能缺少阅读、思考和储备,也必定与“听、看、读、做、研、说、写”同行。“听”和“做”是储备的过程,“说”则是思考的结果。同时,阅读和观察是搜集材料的重要方式,也是写作储备的重要途径。“研”“写”往往比“说”更为重要:研究中的思考会更加深刻、写作时的思维会更加明晰,写作是成果展示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读有所感、看有所想、研有所得时,不妨及时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