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强迫“差生”读职校是多么离谱的教育行为

今年3月,重庆市合川区合川中学初中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家长致信重庆市人民政府信箱,反映其女儿被学校强迫报读职业学校。投诉称,娃儿在校成绩不好,班主任赵某某找娃娃谈心说:“你成绩不好,就去读合川职业教育中心。下学期就不要在这个班了,免得拉低我升学率。你要么就去读职业学校,要么就莫在我这个班读。否则,我天天在班上点你的名字。”娃娃回到家后,天天哭泣。

类似重庆合川中学这样强迫“差生”读职业学校的现象,在不少初中学校存在。不少教师和家长认为,“差生”读普通高中没有前途,读职业学校是最佳选择,有的甚至认为职业学校就是专门为“差生”开办的。这种社会偏见,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首先,强迫“差生”报读职业学校,不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当今世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综合化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教育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必然反应。许多世界发达国家通过制度建设,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合渗透、取长补短,培养了大量的合格技能人才。如德国规定职业技术教育要向普通教育渗透和延伸,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增加职教内容,开设职教课程,加强职业指导,全面多途径地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在芬兰,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是平等的,只是侧重的方面不同,两种教育都受到同等的尊重。调查显示,芬兰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原因首先是“基于个人兴趣、职业向往”,其次是“家长意见”,几乎没有人是因为“分数不够,上不了普通高中”而被迫选择职业学校的。在瑞士,职业教育不是“后进生”的归宿,而是国家经济链条上重要的一环,65%的学生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毕业后直接就业。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与普遍高中教育只是分类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强迫“差生”报读职业学校,是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不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

其次,强迫“差生”报读职业学校,不符合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要求。我国早在1996年制定的职业教育法中就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国家一直把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推进。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从国家的法律法规到最高领导人的讲话,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都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因此,那种认为“只有‘差生’才读职业学校”的观点,既与职业教育的地位与承担的责任不相符,也与党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不相符。

再次,强迫“差生”报读职业学校,不利于大国工匠人才的培养。目前,全国共有1.25万所职业学校,年招生总规模近950万人,在校生2700多万人,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5287万人,共开设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分别比1996年增加近90万人和300多万人,在校生分别增加近340万人和920多万人。可以说,中职、高职已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职业教育虽然培养了这么多的合格劳动者,但我国技能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据媒体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1.65亿人,占就业人员的20%,高技能人才总量4501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27.3%,人才数量和质量都难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尤其与“工业4.0”时代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艺精湛、一专多能复合型技能人才要求不相适应。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现代职业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是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阵地。而要培养在设计上追求独具匠心、在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在技艺上追求尽善尽美、在品质上追求严谨创新的大国工匠,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强迫“差生”读职校的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差生  差生词条  职校  职校词条  离谱  离谱词条  强迫  强迫词条  多么  多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