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为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今年南昌市面向身体健康、年龄满10周岁的孩子推出免费游泳培训活动,学游泳、防溺水。据悉,本次培训活动共分为四期,计划培训人数1800名。(6月25日人民网)
有数据显示,溺水正成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杀手。仅5、6月份,江西南昌新建区、抚州临川先后发生儿童溺水事故,7个鲜活的生命被夺去。暑假来临,怎么织密防溺水“安全网”,让青少年安全度假,考量社会管理的智慧与能力。
其实,预防未成年人溺水,社会一直都紧绷着弦。今年5月,江西省就出台了《预防中小学生溺水管理暂行办法》,意在加强部门职责联动,全方位织牢“安全网”,严把未成年人“安全关”。在现实生活中,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也未曾放松过。无论是学校的“每日一播”安全宣传教育,还是相关部门在涉水区域设立警示标志和安全宣传栏,安排人员在溺水事故易发、多发的危险水域、重点时段开展巡查,或是开展防溺水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政府、社会、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上,力度不可谓不大,可溺水事故仍然频发,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应该看到,无论是学校的安全宣传教育,还是政府、社会的警示、警戒、预防,大多都是一种全方位的“围追堵截”,却忽略了未成年人的心理感受,弱化了他们作为责任主体的安全防护意识,更难言提升他们的危机应对能力。防溺水,既要在“堵”字做文章,夯实各部门职责,认真分析溺水事故背后的监管漏洞,查漏补缺,打好安全防护网的“补丁”,又要在“疏”字下功夫。玩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勇于尝试是他们的自然秉性。因此,在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上,我们不必谈“水”色变,与其一味压制,不如创造条件让他们安全亲近水域、熟知水的“脾气”与凶性。
南昌市的免费游泳培训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疏导。在安全水域有专人陪护并教授游泳,风险可控,不仅满足了未成年人玩水嬉戏的心理诉求,减少了其私自到野外去游泳的概率,又能让孩子清凉一夏,还能让其学到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提升他们的自我救护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南昌市能够推出免费游泳培训,那其他县市是否也可以借鉴,开放更多的游泳馆,引导孩子安全与水接触呢?在广大农村地区,各级政府是否也可以选择一两处安全水域,专人组织、专人管理,带领孩子安全嬉水呢?定地域、定岗位、定陪护责任的有组织的游泳培训会强过学生擅自下河、私自野泳千百倍。
学游泳只是孩子丰富假期生活的一部分。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充实的假期是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政府部门应该开放更多领域,携手社会力量,组织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孩子在假期有更好的去处。尤其是在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更应加大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留守儿童工作机制,甚至可以借鉴“三点半课堂”模式,盘活学校闲置的资源,组织力量、统筹人员,安排好孩子的假期活动,让家庭监管薄弱的青少年有人管、有活动,尽可能填补监管空白,让他们远离意外伤害,度过一个丰富多彩、健康又安全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