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建议,强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担当,刚性建立以县域为主的招生体制,以“县中”优质化引领县域教育整体振兴。笔者认为,刚性建立以县域为主的招生体制是保证教育公平与良性发展的基础。
若干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县中塌陷”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与良性发展。之所以会有“县中塌陷”现象,个中原因,主要是县域内的尖子生被市内、省内的“巨无霸”中学“掐”去了,以致“县中”招不到高分学生,高考成绩连年下滑,优秀教师也逐渐流失。很多作为百年名校的“县中”由此从人们的印象中消失了。
民进中央在西部某省调研也发现,某县级市中考前200名学生近两三年基本没有进入本地高中就读的,绝大多数都流向了省会城市或地级市优质高中。该县2005年以前每年都有学生考入国内名校,到2019年,连考入省内较好大学的高中生也没有了。2020年10月,某省刚刚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中考前500名的学生,没有一人在当地高中就读,而全市中考前100名的学生,能留在市一中就读的也只有个位数。
“县中塌陷”使得优秀生源、优秀师资流向城市,特别是“巨无霸”学校,使得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区域教育公共政策失衡的问题,即刚性建立以县域为主的招生体制,各中学不能跨县域搞“掐尖式”招生,特别是要限制“巨无霸”中学的发展和扩张,保证“县中”能够有一定的优秀生源。其次,必须加大对“县中”的建设和投入,提高“县中”教师的待遇,保证学校有较先进的教学硬件和软件,保证优秀教师留得住,就能够让学生在当地接受优质教育,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县中”是县域内教育资源的集聚高地,如今更承担着为乡镇振兴、新农村发展的任务,“县中”能否办好直接影响该县发展水平的高低。要刚性建立以县域为主的招生体制,控制生源的无序流动,就必须强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担当,在招生季即将到来之际,迅即出台有关政策,对违规者严加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