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又围绕志愿填报忙碌了起来。那么多学校和专业该如何选择,这让很多考生和家长犯了难,也让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的辅导市场渐渐火了起来——“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填报服务五花八门,要价数千到数万。
有人认为,在一个焦虑无处不在的时代,天价志愿咨询其实也是在贩卖焦虑。在我看来,天价志愿咨询折射出的是我国高中阶段对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
生涯规划教育是包含自我发展、生涯探索、生涯管理三项内容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掌握自我认知、自我设计、自我修炼、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方法与技巧,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佳的方法设计、选择和实践自己的人生之路。高中生接受了良好的生涯规划教育,会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明确的人生志趣、合理的人生定位。如此,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时就会有明确的选择,不会因异常焦虑而选择天价咨询。
生涯规划教育在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开展得比较普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也比较成熟。我国的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很多地方至今还没有开展此类教育,已经开展的地方大都也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主要表现在:
首先,生涯规划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科知识的学习上,备考成为高中教育教学的主旋律,而其他教育活动则大多流于形式,生涯规划教育自然也不例外。据有关部门对部分高中阶段学生、家长、教师的调查统计显示:对生涯规划完全不了解的占78.6%,略知的占16.7%,较深了解的仅占4.7%。由于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得到有效普及,很多家长和学生还存在不少误区。无论学习成绩好坏、家庭资源强弱,他们普遍对未来发展感到困惑和焦虑。这说明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学校、家庭等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未来这方面的教育还任重而道远。
其次,对生涯规划教育尚未给予明确的定位。
现阶段,虽然有些学校对学生开展了生涯规划教育,但并没有给予其明确的定位,反而出现了泛成人化和泛社会化的现象,即把职业规划等同于生涯规划,把成人角色等同于学生角色。一般来讲,学生的规划侧重于自我认知和生涯修炼,成人的规划侧重于道路选择和风险评估。前者重在积累和创造机会,后者重在发现和把握机会。定位不准,势必会造成角色错位,从而导致教育失效。
再次,生涯规划教育尚未形成课程体系。
如今,我国部分发达地区的高中借鉴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的成功经验,开展了生涯规划教育,但大多仍处在探索阶段,即便是在同一地区,发展也极不均衡。有的学校刚刚确立了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有的学校处于理论探索阶段,仅仅提出了初步的理论框架;有的学校虽提出了明确的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和方法,但尚未形成课程体系。这些都说明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高中生面临着进入高等院校或进入社会的现实选择,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尽快将普及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日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