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
作为一名好校长,首先要锤炼好自己的教学领导力。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在于引领教师做好教学设计,指导好教学实施,不断开发教学资源,积极引领教学变革。唯有如此,才能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然而,在日常的学校管理中,不少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往往发生偏移。
首先,过于注重行政领导。这是长期行政化治校方式下形成的一种惯性思维流毒。不少基层学校的校长为了体现自己的领导权威,习惯于发号施令、指手画脚或大包大揽,大小事情都自己说了算,缺乏民主治校的思维方式。对于课堂教学具体情况虽然也经常提及,但都是一些常识性或细枝末节的问题,难以触及教育教学问题的核心和根本,因此,难以起到大的正向作用。
其次,过于注重教育教学之外的外围工作。经常看到不少基层学校的领导在上任之初,不是认真调查学校教育教学的情况,不是仔细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不良问题,以对症下药地加以解决,而是忙着搞学校的绿化、文化建设等,或是搞点大规模的形象工程建设,忽视了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的树立。我认为,这是很多农村基层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第三,过于注重上面跑,很少沉下心来下面“晃”。作为学校的领导,应该了解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怎样、课上得如何、业务活动开展得是否有质有量,去课堂听听,去会场看看,并作些适当引导,该鼓励的鼓励,该制止的制止。如果对这些都不管不问,而是忙着和各级各类领导斡旋,又如何引领学校业务的发展?
第四,过于注重成绩分数,忽视了教师们业务水平的提高。这是目前农村基层学校领导普遍存在的“功利病”。其实,教师们的业务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前提和保障,在业务水平没有提高的前提下,一味地主观上要成绩、要分数,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第五,过于注重琐事,忽视了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很多基层校长,认真学习的并不多。每天都抱怨累,但究竟累在哪里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是工作不善于抓重点造成的结果。另外,有些校长也不善于外出听课学习。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听评课活动,很少有校长参加,仿佛这些都是老师们的事,与他们无关。其实,如果校长不了解教师教学的业务和方法技能,又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领导力,给教师科学地指导呢?
教学领导力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校长立校之本、治校之基。一些行政性的教育教学事物虽然要紧,但也应当抽出时间,提高自己的教学领导力。为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做好学校的教学规划。这是学校发展的路线图,也是校长治校的总抓手。校长不能假手于人,要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建设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文化,统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重视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二,做好学校的调度员。学校并非是校长一个人的学校,而是大家的学校。因此,校长要善于发挥团队的力量,努力建设学校发展共同体。为此,要加强常规管理、过程管理和制度建设,重视教研团队建设,引导教师加强反思,提高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意识与能力。
第三,做好学校的资源整合工作。在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学校已配备了很多资源,但如何合理利用好这些资源,校长还需做好规划,做资源利用的推动者,既要建好各个功能室,又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使用能力。
第四,建立科学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评价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是激发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评价机制的建立既要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又要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切实保证公平、公正、透明。
第五,做课程改革的积极引领者、推动者。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需要不断变革,以适应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校长要鼓励教学方面的新尝试,支持积极的变革行为,努力成为教学改革的激励者和教学经验的创造者。
提高基层学校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让人们满意教育的前提,但这种提高不能完全靠他们的自觉自发,否则,就会有偏向的危险,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可适当考虑出台一定的举措,来引导校长增强自身的教学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