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家长来说,“陪读”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大学、中学,由中小学生的父母组成的“陪读大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据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现象。在城市家庭中,陪读比例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近年来,家长陪读现象普遍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家长陪读的盛行映射出当前的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尽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政策措施,但透过家长陪读的现象仍然可以发现,区域内校际之间的资源配置还存在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以及师资力量不均等。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美好心愿,为了让孩子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一些农村家长不仅把孩子送进县城学校读书,还放下一切农活、克服重重困难来到城市陪读。而在城市里,一些家长会选择把孩子送到优质学校读书,有的甚至为此放弃自己的事业全职陪读,“陪读大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二是唯成绩论的应试教育观念仍然存在。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和家长的观念有所更新,但仍有一些学校、教师和家长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还存在教育功利思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分数高、成绩好才能考上理想的中学、大学,有的家长还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加诸在孩子身上。不少学校也简单地以学生的升学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上级行政部门也拿升学率来考核学校领导的业绩。这些都为陪读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导致陪读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
三是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当下,孩子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独立能力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陪读家长包办了孩子除学习以外的全部生活,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无形之中也耽误了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时机。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否则,一旦离开家长独自面对生活,就会不堪一击。
针对由家长陪读所引发的教育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是重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大对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的资金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县域、区域内教师轮岗制度,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严格遵守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划片招生制度,严惩违规招生行为,以此来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是努力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转变。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转变教育观念,转向素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改变对学校、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唯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和教师;教师和家长更应该摒弃功利思想,淡化分数与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家长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生活的能力。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引导,家长对孩子要树立信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实现由家长包办到孩子包干的转变。要着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学会适应环境,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所必需的宽容、理解和忍让,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