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二中亦庄学校五年级小学生张秋实写信给人民教育出版社,指出语文教科书上一幅关于宋朝知县的配图有误,知县着装应为青绿色而非紫色,图中官帽上下垂的帽翅也与历史不符。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相关人员表示,会就张同学反映的情况展开研判和探讨,如确实不妥将改进。(12月28日北京晨报)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某外国教育专家到一名校听一名师讲课。课上,教师笑容可掬,不断适时抛出问题,学生群情激昂,对答如流,整堂课如行云,似流水,教师所有问题都被学生一一解决。课的最后,老师满面笑意地又问:“还有问题吗?”学生异口同声:“没有了!”评课时,中方听课者对这节课均赞叹不已,而外国专家则面色凝重,一言不发。再三询问,专家才勉强回答:“我觉得这节课糟透了。学生既然能够回答老师的所有问题,哪还来上这节课干什么呢?”
这则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可这样的课堂我们却不陌生。就在当下,仍有很多教师在重复着故事中的提问,每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像故事中的学生一样出色。“这个班的学生程度太差了!”我们经常听到不少老师作出如此慨叹甚至抱怨。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圆满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学习的测评就是让学生去作答一张写满问题的试卷,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评判其学习的优劣。
这种教育,其实是把学生当成了电脑硬盘,所谓的学习与应用,也不过是一种机械地知识存储与提取。这其实背离了教育的本义。教育的本义是培养一个人了解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改造。如何改造?就是首先要质疑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只要发现了问题,终究会找到解决的办法,解决了问题,就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而现在的教育却总是让学生在“了解世界”上打转转,试图把学生都培养成大百科全书。
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解决问题,就是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推动世界向前发展。一个人只有会质疑,才表明他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判断,这是决定一个人未来是否能够创造、创新的最首要、最基本的素质。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习和创新的开始。一个人真正要学习,会学习,就首先要学会质疑。就像亦庄学校的张秋实小同学一样,即便对课本也不盲从,对课本也以疑问的眼光去审视,发现疑点,提出疑问,然后就会与同学讨论探究;自己无法解决,就会向老师求证;还无果,就向出版社发出询问……这个过程,不就是知识的学习过程吗?这个学习难道不比单纯地记忆相关知识更深刻吗?这样学习下去,难道还怕学生学不会、学不好吗?
学生学会了质疑,才是真正学会了学习,具备了质疑的能力,才会尝试去创新。在当下,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莫再把学生会回答、会做题、能考试、考高分做为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要把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