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8年关于教育发展规划时指出,要继续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
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是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制定的一项专项计划,主要是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的招生名额,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
这一计划,一方面增加了贫困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能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另一方面,该计划的实施也为贫困地区选拔、培养了许多高层次专业人才,特别是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有利于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看到供给侧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农村和贫困地区人才培养、巩固和利用流失等问题。当下,农村的想调入县城,县城的想进省城,在省城工作的还一心想着“东飞”“南下”“北上”。虽然国家为此也想了不少办法,比如,规定专项招生计划培养的大学生必须在农村和贫困地区工作一定年限,但期限一到,还是留不住他们,反倒让农村和贫困地区成为发达地区人才培养的练兵场。更有甚者,虽然身在农村和贫困地区工作,但心思却不在工作上,一心只想着何时能够“飞走”。虽然这只是少数,但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村和贫困地区人才队伍的一个缩影。可喜的是,国家已经着力在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今年两会“部长通道”上发声,“要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我们就办六件事,一提、二改、三育、四用、五保、六尊”。
就“四用”来说,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最好的是要使用他们,给他们压担子、指路子、出点子、给位子、发票子,让他们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并对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做出安排,拓宽他们的发展渠道。只要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相信大多数人才就会安心地在农村和贫困地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