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于5日上午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时,克强总理指出要继续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已成为教育的主要问题,城乡教育失衡更是问题中的重点之一。由城乡教育失衡所带来的高等教育城乡生源失衡问题,使得社会缺乏活力,甚至产生阶层固化现象。
目前,我们解决城乡教育失衡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建设和“县管校聘”实现县域内教育硬件、软件上的均衡;另一方面通过高校专项计划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实现招生公平。但结合实际会发现,高校专项计划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如果高校简单地根据地区和家庭经济条件进行配额录取,不深入分析学生潜能,不能找到农村学生成绩低的原因,大学很容易录取到不符合标准的学生,拖慢高等教育进度。如,在高校民族班中,很多民族地区学生无法跟上学校课程;不少学校在实施招收专项计划时还会设置专业限制,使学生无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
毋庸置疑,大学也想招收优秀的学生,但当前大学定义的“优秀”多是以学业成绩为主。在进行农村专项计划招生时,不少高校明确要求学生必须每个学期的成绩都在全校前10%之列。这就导致一些因为学习条件恶劣而成绩稍差,但如果条件满足之后可能会非常优秀的学生无缘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招生。在高校农村专项计划招生之际,不少高校都倾向于对农村学生学业水平进行测试,却很少关注综合素质评价,这也使得些许学习成绩较欠缺但品行、素质高的农村学生错失高校的大门。
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招生落实的好与坏,关键还在于高校的招生水平。高校只有在招生的时候以更加客观的标准评价学生的潜能,才能录取到真正需要大学教育的农村学生,农村专项计划招生的价值也才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