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教育评论,写的日子已经有些年头了。从写零零星星的评论,到写社会时评,最后到专攻教育评论,一路走来,撰写教育评论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晚餐。时常去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教育评论?撰写教育评论的真正意义到底在哪?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不是教育领域的大家、名家,也不是高等院校的大学教授,自己对教育领域发生的新闻事件发表评论,充其量只是个人观点,仅仅代表个人意见,其中不乏个人视域的片面性与主观臆断性,也不乏肤浅的认识,但是,在我看来,写教育评论的价值并不是对教育事件本身的定论与判断,而在于撰写教育评论过程中,对个人思维的锻炼。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靠语言进行思维活动,而语言的水平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思维水平。作为教育工作者,语言是我们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工具与渠道,语言水平不高,就不可能胜任我们的本职工作。而作为一名专职督学,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及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同样需要靠语言来完成。
语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口头语言,一种是书面语言。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其都不是天生形成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为主体提供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才能把握语言的一般规律,才能在语言实践之中发展语言。大量的语言实践、丰富的语言活动,才能完成语言的量变到质变,才能实现语言能力的飞跃提升,而撰写教育评论正是不可多得的语言实践训练。
语言的发展过程是长期坚持的过程,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在语言中总结规律,把握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的技巧与能力,才能将语言运用得更贴切、更熟练、更轻巧。起先在撰写教育评论时,也会感觉无话可说,但是,随着长期的写作训练,无论从写作技巧还是在素材的积累上都有丰厚的积淀,这样的积淀会内化为素养,成为无意识状态,再撰写评论时,只要提供话题,便会文如泉涌,侃侃而谈。
撰写教育评论是语言输出的过程,输出的量与质不仅取决于语言的技巧与能力,也取决于输入的原料与累积。要想写得好就必须有深刻的思考,而要有深刻的思考就必须拥有广阔的教育视野,而要有广阔的教育视野就必须具有大量的阅读经历与生活实践。一段时间的写作之后,便会深感内心的空洞、思维的苍白,于是逼迫自己必须大量阅读积累,浏览教育报刊、阅读教育经典,不断走访学校、深入调研,如此才能保持写作的激情,并提供原始素材,让写作充满鲜活的气息,让语言变得厚实而深刻。
教育评论是通过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对主体、对某一教育事件的观点与看法。撰写的过程不仅考验到写作主体的思考力,更折射出主体思维的着力点,长期的坚持,也会锤炼一个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之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这种思维方式也会被带到平时对教育的观察与思考中,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也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撰写教育评论锻炼思维,保持对社会生活的敏感,训练、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激发不断努力学习的热情,这或许就是近年来撰写教育评论的最大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