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问起你记忆最深的老师是谁时,许多人都会说出曾经班主任的名字;当有人问起你在哪所学校就读时,都会不经意地加上一句:班主任是谁。班主任,学校最小的“官”,又是学校最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影响最深刻的人。
可眼下,说到当班主任,不仅让人心痛,也让人头痛。心痛是许多教师都以不当班主任为工作首选,课时安排再多都成,只要不安排担任班主任就成。头痛的则是安排工作时,挑来选去确定的人选为拒当班主任不是这个理由就是那个借口,说得既合情又合理,让人只能由主动变成被动,最后只能以行政权力下压。对于现在的这种状态,老师们把它总结为当班主任的“三多三少”。
一是工作多,精力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班级大小事情都要通过班主任这根针来达成。大到学生学习、纪律、卫生、安全,小到各种表册的填报都要班主任亲力亲为。除了这些常规的工作之外,还有各种定时不定时的检查、活动,哪一样都少不了班主任,可以说但凡涉及学生的都会涉及到班主任,都需要班主任。可问题是,班主任大多由任课教师兼任,除了班主任工作,教师还有自己的课业任务,诸多琐碎的事情牵扯了他们的精力,使其在教学上难以静心、尽力。长期超负荷、碎片化的工作让班主任疲于奔命,在班级管理上难以有思考、学习、实践的时间,只能在常规中积累经验,难以实现自我突破。
二是责任多,回报少。目前的学校环境下,一旦担任班主任,班级内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跟班主任有直接关系。上课捣乱找班主任,下课调皮找班主任……科任教师找、家长找、领导找,学生还找,每天有数不完的各种找,往往是这块“火”刚灭,那块又有事。这么多的付出,回报却少得可怜。除了班主任这一岗位带来的精神成就感,每月14元的班主任费成了物质方面雷打不动的安慰。条件好点的学校还能有点额外的班主任津贴,可对于广大农村学校来说连生存都成问题,哪来的钱再发补贴。虽然在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对是否担任班主任有明确照顾,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是心理压力多,发展机遇少。当了班主任,能不为学生考虑吗?学生学习不好担忧,习惯不好发愁,安全成长费心……一样样的事像一座座山一样压在班主任的心上,让人难有喘息的机会,难有释放的时机。特别是现今,安全问题不出现意外则已,一旦出了问题,哪怕是一丁点的事,先不说责任问题,就是无休止的调查、情况说明都让班主任寝食难安。再加上班主任面对学生时本身有效办法的缺乏、权责界定的不清晰,这都让班主任不愿也不敢批评学生,害怕一旦用词不当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前行,班主任面临的是专业培训机会少、思路与视野狭窄、自我难以发展的窘境。
班级是学校最小的管理单元,班主任是学校最小的“主任”,可也是小身板扛起了千斤担。班级的事捋不清、搞不顺,学校的事就无法高效有序地运行,所以必须要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
首先,从教育部门层面来说,要解决班主任待遇较低的现实窘境,提高班主任补贴,提升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诚然,近几年,许多地区在班主任待遇这方面有所为,对班主任待遇也相应做了调整,但这仅仅是区域内的一种小规模尝试或实践,且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区域而言,其有承担经济成本的实力,但对更多地方来说却是引领意义大于现实意义,难以实现。所以要将班主任津贴上升到省或者国家的层面,按照班级规模、班主任工作考核及其他标准核定班主任津贴。津贴要体现班主任的工作价值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额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并按照动态调整的原则在3-5年内予以重新核定。通过制度保障让班主任津贴制度化、明晰化、动态化,让班主任们看得见,也能摸得着。
其次,从学校层面来看,要关心班主任,爱护班主任,把班主任真正作为学校的支柱来看待。工作中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苛责,关心班主任心理健康、专业成长,鼓励班主任在工作中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同时,要实实在在解决一些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明确各自职责,不能把班级工作全部推到班主任身上。科任教师能解决的由科任教师自己解决,该学校解决的学校要主动解决,要让班主任感觉到学校是自己工作的坚强后盾,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还要科学筹划班主任专业成长问题,搭建符合本地实际的班主任交流、实践平台,让班主任在平台上既能学习到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又能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还要强化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在外出培训和跟班学习方面要舍得投入,让班主任们在真实的班级管理环境中明确目标,找到差距,以使其获得前进动力。
最后,要赋予班主任一定的“优先待遇”。如在学校管理、班级科任教师调配等方面优先征求班主任意见;学校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班主任;学校推荐后备干部、评聘中层干部时要多从班主任中选配。当然,这些方面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摆在文件中,只有落到实处,才能转化为班主任工作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