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塘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9月份竟然一整月没上“正课”。他们一个月都在干什么呢?军训站军姿,低碳科技馆看球幕电影,孔庙入泮礼,读《三字经》,听《弟子规》,唱《上学歌》,还种了一盆大萝卜……孩子们玩得high翻天了。(10月10日澎湃新闻)
一个月不上一堂“正课”,学生都在玩,干一些与常规教学毫不相干的事情,这的确有些任性、悖于常理。但这所学校不仅这么干了,而且颇有成效。至少从报道中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感觉良好、家长放心、老师轻松,堪称皆大欢喜。
说实话,每一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人都会记得当年的艰辛和不易。“我想唱歌可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时时刻刻的光啃书本,这样下去就像书呆子一样”……那时候,我们失去了应有的灵气和快乐,成为像从模板里刻出来的人。缺乏创新人才掣肘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升级,此难题如何化解,让人深思。
当下,真正富有创新意义的“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却显得很乏力,基本上是调门儿高,行动少。就是碍于考试这堵墙,创新教育遇到了巨大挑战。
然而,杭州这所学校创新探索,其积极意义不容忽视。这种教育教育方式打破了桎梏,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更是教育多样化、人性化的体现。当然,这种探索带给我们的最大意义,就是启发我们对素质教育的思考,对教育本质的思考。让学生个性充分发展,这种教育才是真正意义“有灵魂的教育”。
虽然这一个月没有上“正课”,但是孩子们却收获不少。一方面,“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校园,大多是懵懂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立即进行课堂教学,很容易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实验小学打破传统模式,从课堂上走到课堂外,从书本里走到生活中,通过军训、团体活动等,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从而达到“习惯如自然”的状态。
另一方面,“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课堂教学固然能为学生“传道授业”,但是通过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实践活动,却能为学生配制出一把开启心智的万能钥匙。通过军训、做游戏等方式,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孩子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其进入学习状态。
当然,教育没有固定模式,任何成功典型都只是一种探索,都具有特殊性,不应模式化。每个学生有也都是一个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生命个体,都是一个具有复杂情感世界的独立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心理和气质秉赋。爱因斯坦也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
如何解决素质教育和学生成绩之间的矛盾?答案是未知的。但杭州这所学校的尝试,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路和视角,至少在那里我们看到一种“有特色、不一样、受欢迎”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