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杭州一个普通家庭为了凑学费给女儿去澳洲留学,卖掉唯一一套住房。这名女生留学6年花费200万元,回国后却被用人单位开出2000元的底薪。这一报道出来后,人们在惊叹海归贬值的同时,更多关注的是留学文凭的含金量。(10月12日大众网)
6年花费200万,却换回2000元底薪的回报,这事搁谁都难以接受。从报道来看,这一事件绝非孤例。对于很多送子出国留学的家庭来说,巨大的投入换回的却是可怜的回报,甚至没有回报,或令不少家庭有种悔不当初之感。但无论是后悔还是怨恨,抑或是家里有钱无所谓,都给有志于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提了个醒:留学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在我看来,文凭含金量与留不留学无关,而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素养有关。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不是金子无论在哪儿被镀上华丽的金衣终会显出本色。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切忌盲目跟从,更不能有出国镀金、回国“飞黄腾达”的投机心、功利心,那样就可能打错了如意算盘。越来越自信、开放、进步的中国,不缺“海归”之名,更需真才实学之士。
反观现实,虽然有的家长选择送子出国留学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来“对症下药”,但的确有一些家长还存在一定的盲从心理。他们不管孩子是不是留学的料,就是一门心思要把孩子送出国门,以为把孩子送出国留学几年,就能脱胎换骨了;也有的家长是为了回避国内激烈的升学竞争而送孩子出国读书。后一种情况尤为令人担忧:假若在国内都考不上大学,花大价钱出国留学能学成啥?如果不是读书的料,不适合留学,不如趁早读个职业院校,掌握一技之长,或有更好前途。
山东师范大学一位教育学副教授认为,留学文凭含金量降低,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数量增多,而是质量下降。过去留学的多为优秀学子,学成归国是为了奉献自己所学,而今留学成为一种潮流。一些未考取国内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纷纷出国留学,用巨额花费换取一张海外文凭,但实际能力却比不上本土毕业生。
另外,从更大范围来看,随着中国海外留学人数持续增长,海外留学的门槛有所降低,有的国外学校出钱就能读,这样的海归含金量当然会大打折扣。因此,留学经历便不再是人生履历上的加分项。在此,奉劝那些有志于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应该审时度势,考虑清楚:孩子有没有继续学业的愿望与能力?出国留学对孩子而言是不是最合适的道路?如果孩子确实是上学的料,而且家庭条件与本人志趣都适合出国留学,这时不妨再考虑他们出国要学什么、怎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