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工程学院开设“网红学院”一事引发关注。学校回应称,“网红学院”既不是独立学院,也不是具体专业,而是学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共建”的一个培训项目,目前已有19名学生参与,由企业提供培训老师和实践机会,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学生凭自愿参与,旨在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前不久,有调查显示,超过54%的受调查的95后渴望当主播、当“网红”。时代在发展,职业理想也随之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开设“网红学院”也是一种有益尝试。
首先,“网红”带来的效益涉及内容生产、商业模式、文学艺术、大众消费等多个方面。以“网红”电商为例,千篇一律的销售模式已成为过去式,而具有个性特色的卖家则更受青睐,“网红”的出现满足了市场需求,也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营销策略。《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指出,2016年“网红”电商产业产值接近58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伊利2015年全年营业额。可见,“网红”经济已成为网络时代不可忽视的新业态。
其次,“网红学院”的开设为有志于网络直播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能实现梦想的平台。不可否认,“网红”这一职业在当前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乱象,如以“三俗”搏出位,以骇人听闻的言辞吸引眼球,甚至以负面营销赚流量,但这样的“网红”注定不会长久。要想做一名可持续发展且有竞争力的“网红”,需要具备靠谱的技能。从目前来看,很多“网红”并没有受过什么表演、传播学等方面的培训,“网红学院”的开设可谓弥补了这样的缺憾。
第三,高校开办“网红学院”还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如果说现在的直播领域还是一潭浑水的话,用健康网红驱逐低俗网红已成为很多网民潜意识里的渴求。高校以专业理念和职业素养致力培养“网红”,无疑可为这一职业注入正能量。当然,开设“网红学院”也不是任性的事,确实需要好好论证,尤其要坚持“内容为王”。同时,也需提醒大学生们,即便进入“网红学院”,也未必会成为“网红”,对此应保持理性和平常心。
总之,作为互联网新技术发展的一种伴生物,“网红”并没有原罪。对于大学开设的“网红学院”,既需以包容的心态和胸怀接纳它,也需用全新的政策引导它。“网红”打开了产业蓝海的前景,只要顺势而为、引导得当,就能成为推动互联网时代的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