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课程数量并不能衡量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近日,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成就未来一代青年梦想”为主题的论坛在西安举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在论坛上称,截至2016年底,全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达2300多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会、创业俱乐部超过一万个。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超过26000人。

在这次论坛上,各所高校纷纷晒出了自己开设的创业课程成绩单,无一不是针对社会上的热门领域和前沿课题,这的确可喜可贺,说明高校已经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正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创新创业教育不等于课程开设这么简单。

事实上,高校开设的创新课程大多都是选修课,内容重复的居多,很多都是概念的堆砌,再不就是展示国内外的创业明星。至于如何创业、创业路径是什么,则很少被提及。其实,这样的课程对于学生的意义不大,即便他们被个别人的“成功学”“励志学”激励一阵子,一段时间过后,那股兴奋劲也就烟消云散。

现在学生眼中的创业大多以盈利为目的,把创业等同于经济效益,等同于谋生,进而误解了创业的本质含义。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该把创业与国家建设、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为个人提供了挥洒的空间;现在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社会发展的速度太快,缺乏创新精神就可能被淘汰。所以,个人必须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有课程必须有好的导师,否则,课程只能是一个摆设,难以发挥作用。虽然全国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超过26000人,但还远远不够,更何况这里面还有很多人是兼职教师。有的高校聘请行业人才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但这些人也很难做到契合高校的历史传承、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去讲授课程,他们的实践经历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创新创业课必须有“练”的平台,否则,也只能是另一种形式的理论课。很多老师在讲授的方式方法上难以跳出传统课堂的窠臼,不能突出课程特色,只有讲没有练,只要说没有做。创新创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动脑、动手课,在反复的尝试中,才能有所发明和突破。

开设创新创业课不能单兵突进,必须和其他课程协同推进,握指成拳。所开设的任何一门新课程都不是“外来物种”,而是在其他课程共育的土壤中结出的果实。离开了其他课程,离开了其他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协作,创新创业课程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泉。

因此,衡量一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看的不是开设了多少课程,而是培养了多少合格的创新人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衡量  衡量词条  数量  数量词条  成果  成果词条  课程  课程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