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建议对青少年阅读实行分级制,对这个建议,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争论很激烈。我是不大赞同分级阅读的,因为我觉得所谓分级阅读,其实质就是给孩子的阅读划个圈,就像孙悟空用金箍棒给唐僧划个圈一样。
孙悟空为什么要给唐僧划个圈呢?因为圈外有妖怪,而唐僧没有抵抗妖怪的能力。从圈外有妖怪这个角度讲,给孩子的阅读划个圈似乎是有必要的。但从抵御妖怪的能力角度讲,划个圈把妖怪隔在外边就不是明智之举了。因为总是不让孩子见到妖怪,他们就永远也不会有抵御妖怪的能力。唐僧没有抵御妖怪的能力却有孙悟空的保护,但我们把孩子用圈子屏蔽起来,那你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吗?
我们也可以用吃饭来打比方。人吃五谷杂粮是最健康的饮食方式,因为一方面从五谷杂粮中可以摄取最全面的营养元素,另一方面五谷杂粮中有各种各样的杂质甚至有毒成分,而这正好可以增强机体的分辨能力、过滤能力和抵抗能力。如果我们只给孩子提供经过筛选、提纯的特制食品,他的身体机能可能就会非常娇嫩,不但没有抵御疾病的能力,而且恐怕连基本的自然环境都没法适应。
当然了,主张分级阅读的人其理由并不只是屏蔽“不合适”的内容,还有一个理由是可以和孩子的心智发展“精准”对接,从而实现阅读对孩子智力发展作用的最大化。这个理由能不能站得住脚呢?让我先举两个例子。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刚入初中就被当作“问题学生”推来推去,因为听说他在小学就“事儿很多”,没人接收才被推到了我的班上。我教上他不久就发现他的思想成熟程度和阅读量都远远超过我身边的绝大多数老师。因此课堂上他常常和视野狭窄、思维僵化尤其是照本宣科、满堂灌的老师较劲儿,搞得老师们下不来台就找我告状。而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恰恰是他的“发难”会将问题引向深入,达到我以前教学从来没有达到过的高度。课后他还常常找我交谈或借书读。这位学生也极大地带动了一班学生,那一班学生思维的活跃、阅读的热情、作文的有个性等都是我教过的班级里最让我满意的。
如果那时候就有“分级阅读”,这个学生的阅读就一定会被严重地限制。而这个学生也并不是天生就有那样独到的思想,正是大量的、不设限的阅读才使他成了一个“老师不能教”的学生。这也从反面说明,“划圈子”并不能促进孩子心智的发展,恰恰会严重地限制孩子的眼界和思维,以致把很多原本的“可能”都变成了不可能。
另一个例子是我自己。我是六零后,小时候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书读。上初一的时候,我的一位同学给我偷来了他当老师的爸爸的《三国演义》。繁体竖排,我刚拿到书简直像读天书,但这部书读完,繁体字我就不怕了。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我就大体能直接读懂文言文,后来我对语文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
现在“分级阅读”的主张者,一定不会给初一这个层级安排繁体竖排的名著的,而且还有人主张把《三国演义》再翻译成大白话让孩子读。直到现在,不断有年轻教师包括语文教师和我谈对繁体字及其所承载的古文化的迷惘,我就给他们讲我初一读繁体《三国演义》的故事。如果实行“分级阅读”,把认为孩子读不懂或不应该读的都过滤了,孩子可能就永远也走不进古代文化了。
因此,我是不赞同搞分级阅读的。我认为,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并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是最重要的,至于阅读内容,只要孩子喜欢读并能够读下去,就不应该层层设限。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爱读书应该是最重要的素质,而不是读了些什么书,更不是他有很多这不能读那不能读的“金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