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阅读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上,公布的一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近40所大中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中,在被问到“关于哲学、历史、法律等方面的课外阅读的看法”时,有42.1%的人回答“这些书籍应该多读,但我缺乏指导和帮助,不知道从哪些书籍开始读起”。(8月11日中国教育报)
大学生课外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出现“不知道读什么书、不会读书”的问题由来已久,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导致大学生知识视野单一狭隘,创新精神与想象能力不足,专业发展难以深入。
其实,大学生课外经典人文阅读所面临的这一困惑,与其经典人文阅读的贫乏有关。他们平时主要阅读专业书籍,以为将来就业所用,但人文经典看似对人生发展重要,实则于当下的发展就业作用不大,所以疏于人文经典阅读。
就现实而言,大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贫乏与阅读能力的薄弱主要与就业压力有关,长远来看,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却在于各个教育阶段阅读指导体系的缺乏。由于缺乏系统完整的阅读引导、支撑和保障体系,学生普遍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面对厚重浩瀚的人文经典,学生往往心生畏念,无从下手。加上应试风行,学业压力大,学校不够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放羊式”的自由状态,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无从培养,阅读能力训练到了大学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阅读与写作是学生成长的“两翼”,应试风行的基础教育阶段,写作表达因与作文相关而大受重视,各类作文训练技巧应运而生,而课外阅读因面太大,无法短期内出成绩,不能直接为应试服务,日渐被忽视。事实上,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是一项基本技能,必要的阅读技巧,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以及个性化的阅读兴趣都需要教育者的精心指导。
因此,要改变学生课外经典阅读能力不足的现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需要提高教育者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视程度,教育者要自觉摈弃应试至上,学生课外阅读“无关重要”的功利思想。其次,应加强顶层设计,将阅读指导课列入各学段的课程设置计划,建立从小学至大学的全学段、成体系、有梯度的阅读引导、支撑、保障体系,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情况,科学编制课外阅读指导教材,将阅读指导课纳入学校必修课时。